“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我国的话语权、影响力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其间的峰回路转值得反复回味。”刘明华委员对此也深有感触。
对于中国文化中“危”“机”依存并生、互相转化的辩证思想,代表委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里斯本条约通过以后,欧盟的组织构架业已建成。竞争对手更强大对我们当然是个挑战,但欧洲总体上更为开放,也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更大机会。例如,这更便于我国企业进行跨国投资、参与国际并购,更好地利用国外人才、管理经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无疑是我国外贸发展的新机遇。”刘捷代表说。
全国人大代表李建保认为,这次美国为刺激经济复苏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给国际市场带来不稳定因素,特别是对新兴经济体冲击很大,但对我们用人民币来结算贸易可能提供机遇。
彭富春代表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劳动力素质偏低,这是转变发展方式面临的一大瓶颈。但如果我们下决心加大投入,进一步有效实施科技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就可能营造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契机。”
“人民群众对于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在教育、卫生、环境、社会福利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但如果我们善于从人民的发展要求中获得动力,这就成为全面开创社会建设新局面的重要机遇。”李建保代表说。
李君如委员说,对于一个励精图治、勇于进取的民族,挑战往往是最好的机遇。应当看到,我国“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条件比改革开放以来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好。虽然我们面临的挑战多而复杂,但机遇大于挑战。
“最重要的是,我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根本的制度优势。”李君如委员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和平发展历程证明了这一点,我国成功应对汶川大地震、金融危机等重大挑战也证明了这一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在全球范围引起关注,对我国当前和长远发展是根本保障。”
在世界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时候,中国也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第二个十年。十年,在人类历史长河里只是倏忽一瞬。用十年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无疑是一项无比艰巨的任务。
一些代表委员在审议审查讨论中特别谈到,较长时间的和平环境,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发展良机。而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各国新的发展战略规划,基本都瞄准了未来十年。
全国人大代表白向群指出,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正在重塑国家实力,一场新的全方位综合国力竞争正全面展开。发达国家加快调整科技和产业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和培育新兴产业作为突破口。美国的“绿色经济复苏计划”、欧盟的“绿色技术”研发计划、日本的“数字日本”计划,都是为了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抢占“后危机时代”的战略制高点。
代表委员们指出,机遇极为宝贵,稍纵即逝。在这样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如果我们不能乘势而上,紧紧抓住机遇,牢牢把握主动,就会犯下历史性错误。紧紧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我们就会在未来发展中赢得新的优势。
“如何判断和把握当前世界发展大势和国家发展大局,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全国政协委员王新奎说。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代表委员们指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中国发展的前进方向已经标明。
共识已然达成,关键在于行动。来自辽宁省凤城市凤山区大梨树村的毛丰美,曾以一个“干”字总结中国的发展精神并因此闻名遐迩。面对如何应对新机遇新挑战的问题,这位62岁的基层代表还是用特有的朴实话语作答:“认准了,那就干吧!”
来源:新华网 编辑:冯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