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一张卡片,折射的是人民军队建设现代后勤的不懈努力,反映的是我军广大官兵吃、住、行、医在过去5年中发生的日新月异变化——
四总部制定下发加强新形势下军队心理服务工作的《意见》,为部队培训心理服务骨干。量体裁衣的新军服,使得新时期中国军人的身姿更加挺拔。适时调整官兵工资福利待遇,增加基层干部岗位津贴和驻艰苦地区部队官兵生活补贴。总后投入35.55亿元对边海防部队和小散远单位进行综合配套整治。海军集中力量建设10个水兵生活小区、18个空勤人员生活小区,兰州军区为海拔3000米以上的209个基层单位配备制氧机,成都军区投入1.52亿元对西藏边防一线基础设施进行整治……
车外呵气成冰,车内温暖如春。2010年隆冬,尽管东北边防气温降到了零下30摄氏度,可坐在新型巡逻车内的沈阳军区某边防团六连官兵一点也不觉得寒冷。
刚刚装备部队的这种新型巡逻车功能强大,不仅有空调暖气,还有电磁炉、微波炉、电饭煲,能吃能住能保暖。车辆配备的视频巡逻系统,不仅能实时显示边防线周围的情况,还可通过遥控拉伸摄像头,将周围3公里的景象看得清清楚楚……
2007年新年刚过,中央军委批准济南战区正式实行大联勤体制。这种打破军兵种专业和地域界限,统一整合、集约使用后勤保障力量的新体制,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后勤体制改革迈出了新的步伐。
与军队内部减少保障层次、优化资源配置、精简保障人员同步,5年间,我军借助地方力量、依托社会资源推行保障社会化进程取得新的进展,后勤保障的效益和水平不断提高。
全军各级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建连育人,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充分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努力为官兵成长进步、全面发展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