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评|中国观察|网友热议|财经评论|影视书评|
  精彩推荐 克林顿爱女婚礼费用或达320万英镑|56岁老妇创横渡英吉利海峡最慢纪录|比马桶冲水把手脏得多 手机似“细菌炸弹”|
美媒:到一个什么都生产的中国带什么礼物?
2010-07-29 14:05:26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美国《洛杉矶时报》7月25日发表文章,题目为《到一个什么都生产的国家带什么礼物?》,主要内容如下:

乔治·鲍(音)第一次从美国飞回中国的时候感觉自己就像个富人。他给家人和朋友带了许多礼物,除了行李箱外,他还装满了8个纸箱。那是上世纪80年代,航空公司甚至不收行李超重费。

至于带了什么样的礼物,他回想起来不禁哑然失笑———从旧货卖场淘来的二手服装,“那时候中国什么也没有。我从美国带回去的任何东西都被认为与众不同”。

今非昔比。鲍说,现在中国已经一跃变成制造业的中心,礼物是什么东西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它来自哪里,“他们也许不是个个都能说英语,但是中国每个人都认识这三个单词。每当他们看到印着Made in China字样的标牌,他们会想,‘你竟然送我这个?’”

换句话说,如今对于在美国的华人而言,购买带往中国的礼物是件十分头痛的事情。

南加州大学美中学院副院长杜克雷(克莱顿·杜布)说:“对于准备回中国的人来说,这确实是件让人费心思的事情。”

就像上世纪80年代许多前往中国的人一样,杜克雷那时知道该给岳父母带什么东西。他在香港买了一台日本产的彩电,带着它搭乘火车和汽车前往中国内地的岳父家。当时,电视机、冰箱和洗衣机是奢侈品,中国家庭很少能买得起。

如今各类电器在中国比比皆是,但是礼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杜克雷说:“礼物是礼节的一部分。”

尽管礼物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少,但还是有一些选择。美国制造的营养补充剂———多维片、鱼肝油、花旗参———都颇受欢迎。

住在欧文的马金(音)前往卖场购买大瓶装可咀嚼彩色多维片。她过去常带耐克鞋回去,那时耐克鞋在中国很珍贵,且价格不菲。她说:“现在这显得落伍了,因为在中国有很多很多的式样可供选择。”

(来源:新华网 编辑:杨洁)


新闻热搜
 
视觉
博客
走进日本“最牛”豆腐店
豆腐店开到日本租金最高的东京中城来,而且其装饰之精致,竟可以和五星级酒店媲美。 >> 详细

论坛
日本人竟然连厕纸都不放过
厕纸除了清洁身体,还有什么其它功能呢? 来看看日本人是怎么利用厕纸的吧!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