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奇观|科学探索|历史揭秘|劲爆丑闻|名人轶事|
  精彩推荐 塔利班领导人首次放话愿意“和谈”|鸟类学家遭疯狂孔雀蹲守攻击 翻后窗进出家|美国研发新一代机器人宇航员 9月抵国际空间站|
北京唐家岭拆迁将启 蚁族忙搬家感觉“被幸福”
2010-04-19 08:50:26

我来说两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北京唐家岭拆迁将启 蚁族忙搬家感觉“被幸福”

4月3日,唐家岭,小巷里到处是出租的信息。随着拆迁消息传出,很多上班族搬离此地,出租房屋的村民收入锐减。本报记者 韩萌摄

中国日报网消息:从城铁上地站出发的447路公交车,绕着上地软件园行驶大半圈后,一路向北,如同画了个倒挂的问号。

20分钟的车程,进入唐家岭村———被拆迁消息笼罩的“蚁族聚居地”。

3月29日,唐家岭地区村民回迁楼及多功能产业用地正式奠基,标志整体改造全面开始。

随着外界关注不断升温,拆迁消息把唐家岭搅得满城风雨。如今生活在村里的各种人,心里也都有个问号。

阳光慵懒地洒在唐家岭村主街上,白花花的直晃眼。两侧的商户已开始新一天的清仓甩卖,嘈杂的音响里小沈阳与艾薇儿唱着对台戏。

4月10日,对于这里聚集的“蚁族”们来说,本是一个可以睡懒觉的周六早晨,如今被拆迁打乱了。

搬离

“蚁族”搬家司机挣钱

拖着行李箱和编织袋的年轻人,不时从胡同口出现。这让一些司机兴奋不已,他们的面包车挡风玻璃上都挂着“搬家”牌子。

一位开金杯的司机说,从3月初开始就在唐家岭给租户们搬家,“到小牛坊20块,霍营80块,按距离算钱。”

主街上停着30多辆面包车,司机们说周末搬家的人多,一天能拉四趟,“主要是搬到回龙观、霍营、西二旗。”

25岁的小蒋准备尽快搬家,他在回龙观找了间三居室,月租金2000元,他和同学合租其中的一间。小蒋在唐家岭住了近1年,每月房租400元。一栋村民自建的四层公寓里,带独立厨房和卫生间的10平米单间,被复制了50多间。

唐家岭拆迁的消息已让这栋楼里一半的租户选择了离开,这让小蒋很着急,“周围的房租已经开始涨了。”如果再不搬,就真没地方住了。

主街的一家服装店里,20岁的河南打工女孩叶子问电话另一端的老乡,“你和老板说好了啊?那我周一过去,和你挤(着睡)了啊。”

她刚到唐家岭一个月,明目张胆地跳槽,是因为老板已没心思管这些,“他都自身难保啦!”

烦躁

商户甩货房东发愁

叶子的老板正为生意冷落发愁。

为应对租户骤减,从3月初开始,他的服装店橱窗上就贴满打折海报,整条唐家岭主街的商户们都这样做。

4月9日傍晚,主街被人流车流挤得水泄不通,上班族们下了公交车,拖着疲惫的身子赶回住处,眼睛里读不出丁点内容。两侧的商户为了吸引顾客,都把音响开到最大,穷尽所能地聒噪着:“全场五折,一件不留”“拆迁甩卖,挥泪清仓”……

叶子的老板坐在收款台,这一天,只有三个陌生人进过服装店,“一个是应聘的,另一个和你一样来采访我。”

老板24岁,去年10月底,他从湖南老家到唐家岭开了这家服装店,一开始生意很红火,每月流水有五六万元。春节刚过,服装店进了一批春装,拆迁消息带来的变化让他始料不及。来店里买衣服的人越来越少,原本生意最好的周末,拖着行李往外搬的年轻人倒是越来越多,“看他们搬家,我心烦。”

有时他会用董家大院来安慰自己,“听说房东都疯了。”

董家大院是唐家岭最高的建筑,7层楼共有338间出租屋,每间屋子都有独立厨房和卫生间。去年十一才竣工,兄弟四人投资了2000多万元。

董家大院的房东董荣强没有疯,不过因租户骤减同样烦闷。董荣强不理解,为什么连拆迁补偿方案还没定好,就忙着哄赶租户,干吗这么着急?

“到底哪天拆啊?”50多岁的村民刘女士也是满腹怨气,她也是房东。自从拆迁消息传开,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自家出租房搬走20多户。她说,“说拆不拆,只散播消息,租户全被吓跑了”,而自己连补偿方案是什么都不知道。她怕再这样持续下去,连房租都收不上来,“家里该断顿了。”

幸福

拆迁使“蚁族”被幸福

10日早晨,唐家岭一家报亭,68岁的邓老汉操着浓重的武汉腔喊着:“看报!看报!唐家岭拆改方案曲(出)台啦!”

他在唐家岭卖了7年报纸,早已熟知什么新闻才能触动唐家岭人的神经。不到半天时间,几十份都市报就被抢购一空。

最近的报纸卖得特别好,邓老汉计划今后一个月再多进些报纸。

相比邓老汉的幸福,24岁的郑凯自称“被幸福”了。

作为“蚁族”一员,按照他的计划,要在唐家岭村再住五年,攒出首付买房子。

郑凯住在唐家岭村西一栋4层自建房里,每月租金350元。他在上地软件园的联想公司上班,每天早晨要拼命挤上公交车到单位,他说那是件恐怖的事,但是为了以后的幸福,“哥忍了”。

9日清早6时30分,天已大亮,人流迅速地在唐家岭南站聚集,站台上百十号人面无表情地望着公交车开来的方向。

几近爆满的509路公交车由远而近,人群中开始有人以短促快速的步伐抢占有利位置。公交车还没停稳,人们便小跑奔向预判的车门位置,扎稳底盘承受着身后的推挤。

车站督导员喊着,“往里挤挤!里边空着呢!”使尽力气将挤在车门处的男子往里推。车门先关了半扇,督导员摁着男子的脑袋,“头往里!左胳膊别弯着!那只手举起来!”

车门终于关上了,男子的背影如同蜘蛛侠,随着公交车一起远去。

这几天,一个新消息在唐家岭传开:听说五一之后,经过唐家岭的公交车都绕行了?

“蚁族”们觉得,这是在逼着他们搬家,拆迁使他们“被幸福了”。

爱情

村民赶办婚礼的秘密

“被幸福”的不仅是“蚁族”。房东陈先生抱怨,五一几天已经被婚宴排满了。

请他参加婚礼的,都是本村村民,几十年的交情,抹不开面子推掉。他理解,老邻居们挤在这个节骨眼儿上给孩子摆婚宴,明摆着是要赶在拆迁之前收礼金,“如果唐家岭拆了,两年之内都找不到人。”

这话在第二天就得到了印证。

10日早晨,唐家岭南站仍然被等车的人群挤满,公交车、面包车、小货车将原本狭窄的街道堵得拥挤不堪。邓老汉耳尖,率先听到唢呐声,“这又是哪家结婚了。”

一辆准备进站的365路公交车前,一队迎婚人群不慌不忙地向前走,最前面的是舞狮演员,新郎骑在马背上,轿子里坐着新娘,原本已经拥堵的主街更加无序。

邓老汉看着说,自己也有爱情。他买彩票赔了20多万,和老家妻子离婚后来到北京。他说,现在一名约40岁的女人暗恋自己,女人与老家丈夫感情破裂离婚,搬来唐家岭一个人住,在一家物业公司做保洁。邓老汉说,女人有什么烦心事都喜欢跟他说,总提出要请他吃饭,还约他去家里做客,他从没赴约,“人家单身女人,去了对人家影响不好。”

这几天没见到那个女人,邓老汉心里开始打鼓,“要真拆迁搬走了,以后就真的见不到了。”

未来

个人未来与唐家岭未来

没事的时候,邓老汉喜欢对着纸片上密密麻麻的数字沉思,1个小时不换姿势。他每天都买彩票,最多的一次中了1000元,“顶个屁用。”

他的目标是要中头奖,买个房子体面地回家给前妻看。为了这个目标,他13年没回过家,给自己定下了不买彩票的条件:买到中头彩,或者买到死。

27岁的“蚁族”王静坐在董家大院的出租屋里,怀里抱着半岁的女儿。她在唐家岭生活了四年,认识了现在的丈夫,婚房也是出租屋。

夫妻俩都是一家IT业公司员工,王静做行政,丈夫做技术,每天要挤公交车上班。女儿出生后,王静在家带孩子。

去年6月,王静和丈夫在通州买了房,这是两个人在唐家岭奋斗了4年的成果,再过两个月就要搬家了。她现在关心女儿今后上学问题,关心自己和丈夫工作问题,对唐家岭的未来并不关心。

今年1月,25岁的王岩松和女朋友搬到唐家岭,他的愿望是也在北京买一套房子,两个人平日除了工作,就是窝在出租屋里看电影,几乎没有别的消费。

王岩松说,做销售的女友比自己辛苦,工资也比自己高,“上个月挣了一万多。”

听说唐家岭要拆迁,王岩松和女友商量,3月份的工资如果过万就搬家,过不了就继续坚守直到拆迁。

A13-A14版采写/本报记者 贾鹏

[1] [2] [下一页]

北京唐家岭拆迁将启 蚁族忙搬家感觉“被幸福”

4月5日,唐家岭,一男子从“蚁居”往外搬运物品。本报记者 韩萌摄

7层高的董家大院,是唐家岭村最高的建筑。站在大院楼顶俯瞰四周,一栋栋小楼拥挤着连成一片。楼与楼之间形成的小巷,狭窄、逼仄。分不清用途的电线,横七竖八地在村子的半空织起一张网。

唐家岭村党支部副书记董建华说,全村95%的村民都盖房,租给附近学校上学或毕业的学生和外来务工者,这种现象在2003年就开始了。

唐家岭的“典型供求”

上世纪末,唐家岭村曾尝试依靠土地发家致富,先后种过水稻和冬枣。村民们说,单靠种地很难致富,很多村民弃耕外出打工或经商。

2000年以后,唐家岭人迎来拐点。那时中关村科技园已成型,与村子一街之隔的上地软件园也发展起来。

随后,一所名为中国软件管理学院的民办学校,在唐家岭村西落脚,该校学生成了唐家岭最早一批租户。

2002年入学的小林说,当时学校里学习氛围比较差,大学第一年自己就住进唐家岭,那时村民家都是平房,月租120块,“当时村里没有多少人,和现在没法比。”

小林说,不少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又不想回老家,就到唐家岭寻找廉价的安身之处。

村民刘女士回忆,大概在“非典”之后,来村里求租的学生一下子多了起来,为了挣点租金,村民纷纷在自家院子里盖起了二层小楼,占用土地多是自家宅基地。

“这是一种典型的供求关系。”董荣强说,当初唐家岭再往南几百米,房租动辄每月千元,那些到中关村和上地求职的学生,把唐家岭作为安身的首选,村民也乐于通过出租房屋挣钱。

房东许女士记得,2004年就传唐家岭要拆迁,那一年很多村民为了多收房租,都在自家宅基地上加盖了二层小楼。拆迁理由是违建越来越多,但到最后不了了之。

3000村民租房给5万人

随着上地软件园的成熟,越来越多求职大学生来到唐家岭。多名村民说,看到村干部在自家盖起四层楼,村民们也开始把二层小楼改成四层,以容纳更多租户。

“村干部都带头了,我们还担心什么。”村民许女士说,2005年前后,加盖楼房的村民收到村委会的停工通知。几番博弈后,楼房仍然一点点变高。

唐家岭村党支部副书记董建华称,多年来外租房屋形成大规模违章建筑,导致村内交通拥堵、同时蚕食集体土地导致数量众多的道路狭窄,给消防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3千多本地村民容纳了5万多外来人口。水票,成了两个群体之间积怨焦点。每个月总有几天,联防队员把守村里每个胡同口,赶着上班的租户须交10块钱才能走。

“蛮横不讲理,稍有反抗就要动手。”租户宋贺说,好几次都想对他们喊,有种你到我老家来,但一直没喊出口。

董建华称,村里水一直是靠多年前集资挖下的深井,由于租户太多,分户后没法按水表,统一每人收10元(包含卫生费)。

拆迁公布村民仍在加盖

去年国庆,董家兄弟四人集资2000多万盖起了董家大院,为吸引租户还安装了中央空调并设了班车。如今董荣强压力很大,这栋楼让董家欠了一屁股的债,一家人等着拆补方案的同时,开始忙着开辟短租服务,“住一天都行。”

4月8日,唐家岭村东两块巴掌大的空地上,工人们正忙着加盖村民的自建房,砌好的砖墙将每层分隔成同样大小的房间,厨房与卫生间的轮廓也已经成型。房东坦言,就是抱着拆不了的心态盖房的,也希望能增加补偿。

补偿方案有望下月出

对于目前仍有村民加盖房屋,董建华未明确表态,只称拆迁指挥部届时会有统一补偿方案出台。

近日,海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宅基地腾退补偿方案有望下月出台,唐家岭地区腾退搬迁工作将于今年12月31日前完成。

关于农民“上楼”后的生计问题,该负责人表示,政府在改造过程中考虑到老百姓原来靠租房生活的事实,因此唐家岭改造中产业用地规划建设公租房,产权归村集体所有,由村集体有组织地进行租房。此外,一些“人少房多”的村民,政府允许进行个人出租。

“唐家岭将成为历史和记忆,海淀区不会再出现第二个唐家岭。”该负责人说。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马原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新闻热搜

 
视觉
博客
他为挑战吉尼斯居然这么干
美国男子为了挑战吉尼斯纪录,请穿刺艺术家耗时近5小时,给他的全身插上了1501枚钢针! >> 详细

论坛
这些到底是为谁设计的?
谁会穿它们呢?穿来又是给谁看的呢?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