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资料图片)
中国日报网消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12月24日在回答有关伊朗核问题时表示,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伊朗核问题的立场,制裁不是根本之道。
不久之前,美国白宫发言人吉布斯曾在2009年最后一场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年12月底是伊朗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核燃料交换提案的“最后期限”,如果伊朗拒绝接受,美国将采取行动制裁伊朗。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梅赫曼帕拉斯特23日说,伊朗仍在等待有关各方对伊朗本月12日提出的“铀交换提议”的回应。美国提出的所谓“最后期限”毫无实际意义,伊朗拒绝接受。
姜瑜在24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主张通过外交谈判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动辄制裁无益于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姜瑜还说,中国已于日前和美国、英国、德国等六个国家举行了电话会议,中国希望有关各方加大外交努力,保持和推进与伊朗的对话,争取早日启动有关谈判,共同寻求全面、长期和妥善的解决办法。
今年10月,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一份伊朗核燃料交换草案,要求伊朗在年内一次性把大约1100公斤低纯度浓缩铀运往俄罗斯,提纯至20%左右纯度,再由法国将其生产成伊朗研究用核反应堆所需核燃料棒。伊朗迄今没有接受该草案。
伊朗外交部长穆塔基12月12日提出了新的“铀交换提议”,称伊朗愿意将本国生产的400公斤纯度为3.5%的浓缩铀运往南部基什岛经济自由区,以交换其他国家提供的纯度为20%的浓缩铀,其余大约700公斤低纯度浓缩铀将在未来几年内逐步交换。但美国等西方国家拒绝接受这一新提议,理由是该提议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交换草案不符。
美国白宫已多次警告说,如果今年年底之前伊朗不能对国际原子能机构草案作出积极回应,必将为此承担严重后果。一些欧盟成员国领导人也多次表示,如果伊朗拒绝就其核计划展开谈判,将面临国际社会的进一步制裁。
(来源:中国日报网 柳洪杰 编辑:刘纯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