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 经历丰富的年轻科主任

2012-10-26 16:11:07 来源:中国日报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说起王宇大夫,北京地坛医院熟悉他的同事们都会说:“王宇,别看年轻,可经历丰富,干什么都有模有样,是个好大夫。”在医院工作的16时间里,王宇从传染病普通病房当住院医干起,再到危重病中心当主治医生,随后又到了急诊科当科主任,期间他参加过2003年非典、2004年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2009年甲流,算的上是经历丰富。2011年10月份,正在王宇和同事们为医院急诊科建设倾心竭力的当口,又接到了医院让他组建呼吸科的任务,那天王宇在自己的微博上这样写道 “今天,是我转换第四个专业的时候,医院把我调入了呼吸科担任行政副主任,把一个新成立的科室交给了我,我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选择地坛医院呼吸科的理由

其实到地坛医院呼吸科住院,轻病人在治疗都差不多的情况下,主要是看医德,而重病人则是看医术。因为就一家以传染病为特色的综合医院而言,呼吸科并不是它的主打科室。

有一次,一个气管切开1个月的病人转入呼吸科,王宇看完病人总觉得不太对劲,心里不踏实。下班前他一再叮嘱值班医生,有事及时叫他。果然晚上11点钟,电话铃响了,值班医生报告,“病人情况不好,血氧就是上不来,心率、血压都不稳。 ”听了报告,王宇二话没说,冲出家门,驱车赶到医院,紧急气管镜引导检查,发现患者气管下端狭窄影响通气, 更换气管插管,皮球辅助呼吸,激素解除痉挛,连通呼吸机辅助呼吸。3个小时的抢救,患者状况终于稳定了,在外面已经哭成泪人的家属看到王宇走出病房,就要给王宇下跪,王宇一把扶起了家属“病人现在病情稳定了,明天还需要放气管支架。没事的,相信我。”

第二天,病人放了气管支架,一段时间治疗后,病人很快恢复了健康。出院后不久,家属特地给王宇打来电话 “一定去医院看看您!”被王宇婉言拒绝了,他在电话里告诉家属“您要来看我,无非是送礼、送钱。这些都没必要,我心领了。其实患者康复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

一名89岁的老人昏迷住院,他的儿子一看就是个60多岁“倔犟的小老头”,老父亲生病这么重,他更着急了,柱着拐杖敲着地,大骂医生“不是人,只为了赚钱!”吓得年轻医生都躲了起来,作为科主任王宇赶紧迎上去,他沉着镇定,耐心地向他解释病情,分析病因,提出治疗方案,最后告诉家属“放心吧,我会尽全力抢救他的!”这句话让“倔强的小老头”终于平静了。可话是这样说,明白人都知道老先生病情有多重,毕竟他已经快90岁高龄了。

在老先生住院的一个月里,王宇每天再忙都要抽空去看一看老先生,亲自查体,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功夫不负有心人。老先生奇迹般地好起来,连家属都不敢相信,“我家老爷子可以出院啦?!”出院时,“倔犟的小老头”用又羞愧、又哀求地语气说:“谢谢、谢谢!我家老爷子再不好了,一定再找您,到时候王主任可不能不要我们哟!”

艾滋病患者“我懂你!”

王宇个子不足一米七,可工作起来像个拼命三郎。可有段时间,身边的同事发现一向生龙活虎的王宇蔫了。“这是怎么了?”同事们都在猜测。

其实事情的起因是个意外。那是一个灰蒙蒙的日子,王宇在为一名呼吸衰竭的艾滋病患者做气管镜检查,不小心病人咳嗽喷出的血痰溅入眼睛里,为了安全,王宇开始服药进行预防治疗,发热、腹泻、周身乏力、吃不下东西、白细胞下降,一个月的煎熬,王宇体会到“生不如死”这四个字的真正内涵。“当时,说实话,我连抬胳膊的力气都没有了。”

就在王宇服药身体遭受药物副作用折磨的期间,一个同样是艾滋病的病人病情加重,需要抢救。但因为他不信任其他医生,就是不配合治疗。当时同事们将情况汇报给王宇,王宇强撑着身体给病人做工作。他把自己工作中不幸发生职业暴露,现在正在服药、发生身体各种不适都和病人篼了个底儿,他告诉患者“我懂你!”这一番从无示人掏心窝子的话,一下子使病人觉得和这位医生拉近了距离,终于他同意配合治疗。王宇亲自为病人做气管插管,联好了呼吸机,安排好了各项工作才离开病人。同事们终于发现了王宇的秘密,他们说:“那天,主任的双层工作服都被汗水湿透了,他是踉跄着走出抢救室的。”

编辑: 标签: 王宇 经历 丰富 年轻科 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