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建设提速 地方政府试立法
[ 2007-10-11 16:58 ]

官员财产申报:美国反腐利器

美国官员不仅在职时要申报财产,在任职前和离职后也同样要申报

美国是世界上公认的官员贪腐较少的国家,制度健全是主要原因。自1978年美国实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以来,上至总统,下至普通官员,都必须按时如实填写财产申报表格,由联邦道德署负责收存,并接受公众查询和监督。对拒不申报、谎报、漏报、无故拖延申报者,轻则处以罚款,重则要吃官司、蹲监狱。

财产申报把高官拉下马

最近,美国田纳西州的2名县专员(相当于县长)和2名县司法官(相当于县公安局长)因为迟交财产申报表长达8个月之久,面临每人1万美元的处罚。负责受理该州财产申报事务的州道德委员会执行主任布鲁斯·安德鲁菲说,该州大大小小有6700名县一级官员需要向该委员会提交财产申请表,其他人都按时上交,而唯独上述4名官员一再拖延,已经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

因为申报财产不实、违规而下台甚至吃官司的官员,在美国大有人在。

1989年,美国众议院议长詹姆士·赖特被迫辞职。起因是有关部门发现他曾经69次违反国会对议员财产收入的法规,包括曾超规定赚取讲课费,而他的妻子贝蒂曾超额收取别人赠送的礼品等。赖特也是200年来美国首位因财产申报问题被迫辞职的众议院议长。

详细规定申报财产范围

美国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是特殊历史事件下的产物。1974年,“水门事件”东窗事发,时任总统尼克松被迫辞职。此后,美国政坛掀起了一股廉政风潮,针对尼克松执政时期出现的大量腐败滥权现象,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应运而生。从此,凡担任公职的人员(包括候选人)必须接受各种严格审查,包括申报财产状况。1978年美国国会颁布了《政府行为道德法》(1989年修订为《道德改革法》),正式确立了官员财产申报制度。

在该法实施前,美国也有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但官员只需向各机构内部申报,因此不能有效地起到监督作用。新的《政治行为道德法》则对财产申报问题作了全面而系统的规定,堪称世界财产申报立法的典范。

该法规定,各类官员须在任职前报告并公开自己以及配偶的财务状况,包括收入、个人财产等,以后还须按时申报。对财产申报资料的接受、保管办法、保存期限、公开方式、查阅手续、审查以及对拒绝申报和虚假申报的处罚办法,也都作了详细规定。

什么样的人需要申报财产?在行政机构部门内,工资级别在GS16(年薪大约5万美元)及以上的官员都必须申报。这一规定同样适用于国会议员、联邦法官以及国会和联邦法院的一些雇员。

申报时间也有严格要求

美国官员不仅在职时要申报财产,在任职前和离职后也同样要申报。

美国官员的财产申报表,由主表和四张附表组成。主表包括姓名、年龄、所在单位及是否经参议院批准等一般内容。附表A是收入和财产,附表B是买卖交易,附表C是馈赠、补偿、旅行和赔偿费,附表D则是债务(超过一万美元的)、任职协议与安排、兼职收入以及5000美元以上补偿来源。

任何将要担任法定需申报财产职位的人员,在任职后30天之内必须申报本人、配偶以及所抚养子女的财产状况;在职官员和雇员每年5月15日之前,需要申报上一个年度个人、配偶和抚养子女的财产状况;离职官员和雇员,则需在离职30天内递交离职财产报告,申报表上的签字和填报日必须为离职之后。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