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专家:2050年解放军将实现全面信息化
[ 2007-05-10 10:43 ]

美专家:2050年解放军将实现全面信息化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

编者按: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为确保国家安全,按照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以及新时期军事斗争的需要,作为对资讯化时代的回应,解放军进行了新军事变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引起了国内外军事观察家及战略研究机构的广泛注意。国外学者,特别是美国军事研究学者对中国的国防现代化进程进行紧密、多层次、全方位的跟踪研究,每年都有可观的研究文章和报告公开发表。在近年的研究成果中,关于解放军新军事变革的《哈德逊报告》最为引人注目。尤其是玛丽·菲茨杰拉德主笔撰写的第二部分,探讨了解放军新军事变革的外部与内部因素及理沦与进程,原文虽然有相当的偏见与谬误,但不失为严肃的一家之言。本刊文综合编译、评述其主要观点,供专业工作者和广大读者参考。

·海湾战争凸显解放军变革的紧迫必要性

随着中美关系的发展以及中国作为影响日益重大的大国登上地区和国际舞台,对中国安全战略及军事力量的研究在美国日益成为显学。其中又以对中国国防现代化的研究最为热门。在关注解放军现代化进程的美国学者中,有两点共同之处,其一是基本都以美军的军事事务革命为基本理论原型,其二是基本都从90年代以来的几场美军战争的经验和影响出发。影响巨大的《哈德逊报告》的作者们也不例外。他们首先认为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因为国际军事安全环境的变化以及军事高科技的发展,世界主要大国都进行了各自的军事变革,而中国的新军事变革的动因之一也是海湾战争的影响。该报告主要作者玛丽?菲茨杰拉德声称:“面对美军1991年在海湾战争(沙漠风暴)中取得巨大的胜利,一位俄罗斯高级军事官员表示‘我们看到了未来,它正在我们眼前上演。’而一位中国高级军事官员则在当时将这场战争定义为“第2.5次世界大战。正是海湾战争使俄罗斯和中国感到加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必要,也促成了此后他们之间数以亿(美元)计的武器交易。”

美国学者一般都将海湾战争看作中国新军事变革的最主要外部因素。玛丽?菲茨杰拉德还认为如同俄罗斯一样,中国很快捕捉到海湾战争披露的军事革命资讯,迅速从这次战争中获取营养。中国的空军部队迅速转变了战略方向——从国土防御转换为攻防兼备;海军的战略重点则从近岸防御转变为近海防御;陆军的结构也从不设集团军部队转变为建立综合联合的集团军;导弹部队则从单一的核力量改造为核力量和常规武器同时发展。

在人员方面,中国裁军100万,以利于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高科技武器和系统中,这些将给中国带来现代资讯战的能力。中国军方学者王保存曾经表示:当前在军事方面的革命是人类有史以来发生的最伟大、最深入、最广阔的全球性军事变革。它的核心思想是从适应于工业化时代的机械化战争的机械化部队,转变为在资讯时代战争的资讯化部队(引文译文未与中国原作者核实,仅代表美国引用者意见——编者)。

当然,中国的新军事变革的起源并非如此简单,它本是中国针对新国家安全需要,落实积极防御战略的逻辑结果,其最强大的动力是中国和平崛起的需要,而不是外部的原因。美国学者片面强调海湾战争的影响,内里折射的其实是一种对美国军事力量的盲目自信。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