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评|中国观察|网友热议|财经评论|影视书评|
  精彩推荐 85岁英国老人乘筏横渡大西洋|美国发明蘑菇塑料可制作降解汽车零件|英单身女花2万英镑为狗狗举办婚礼|
评论>要闻
日本在复兴的十字路口
2011-03-30 16:30:45      来源:新华国际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3月29日发表题为《日本在复兴的十字路口 》的文章:

日本3.11大地震,不论从地震规模,海啸打击,再演变为核辐射灾难,都是日本史无前例,也是世人从未经验过的巨型综合灾难。首相菅直人形容它为“战后日本面对的最大危机”,不仅没有夸大其词,还恰如其分给它历史定位,他也因此会留名历史。

经过半个多月的观察,人们不难发现:要正确评估日本这次天灾人祸,不能单从震灾产生后,人命财产损失、经济活动停顿,以及国土破坏等等来衡量,还应从心理打击等因素来评估,特别是日本的遭遇“第二次原爆”冲击。

过去,日本即使发生大地震,日本人经常还是处变不惊,社会秩序井然,甚至没有掠夺慌乱等丑态,充分表现日本作为先进国家、成熟社会,应该有的精神面貌。与此同时,人们会赞叹日本国家之成熟,因此会对日本的灾后重建充满信心。有人因此断言:5或7年之后,日本不仅会复苏,而且还会有另一番繁华盛事景象,甚至有所谓“平成维新”可以期待。

“不死鸟”精神尚存否

从历史的长河来看,或从经济学的观点来衡量,有破坏就会有建设,有巨大的投入就会有巨额的产出,更何况现在日本正面对生产过剩带来烦恼,天灾人祸的介入刚好填补了这个空缺,可治疗通货紧缩带来的停滞,能把坏事转变为好事,又何乐不为呢?

但这次灾祸的降临,既是一种新形态的灾害,又是日本正在起质的变化时刻,日本过去拥有的所谓“不死鸟”精神,今时今日是否依旧,却值得怀疑。更重要的是,这次发生的“东北与关东大地震”,已从天灾“三兄弟”演变成核辐射的大灾害,改变了传统天灾的性质。

核辐射虽然只是二次灾害,却给日本和周边地区带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重与深远的影响。它超出了日本能单独应付的范围和规模,给日本带来了更复杂、更棘手的问题。笔者虽然不敢断言,日本会因此一蹶不振,却至少不能再迷信日本的“不死鸟”精神,必然会像过去展现其光芒。所谓明治维新是其一,二战重建是其二。

谈到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的“三兄弟”,它不仅让日本人习以为常,而且产生足够智慧与它共存,因此从来就不当它是世界末日的降临。

1923年,日本爆发里氏7.9级“关东大地震”,官方记录是震毁房屋12万户,烧毁房屋45万户,死亡及下落不明者共14万人。按照相同测定方法计算,1707年日本还发生一次8.6级(或8.7级)地震,因此3.11的9.0级“东北关东大地震”,应该是日本有现代地震测定记录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

核辐射使灾害无限扩大

但是在日本人的民族记忆中,关东大地震最为惨烈,不仅当时谣言满天飞、东京变火海,天灾人祸共同袭击下,丢失的性命少说也有14万人。战后,1995年发生的里氏7.3级的“阪神大地震”,坍塌房屋10.5栋,损坏房屋53.5万栋,受伤超过44万人,死亡则有6434人,牺牲人数还算比较少。

3.11的里氏9.0级“东北关东大地震”,地震与海啸将整个日本东北沿海一带几乎夷为平地,财产损失目前还无法估计,罹难人数已超过1万余人,下落不明者还有1万7443人,无家可归超过10万人。这个规模肯定又是历史性的。

3月23日,日本政府内阁府首次发表官方估计的初步的损失报告。不包括福岛核电厂带来的灾难,单在东京毗邻的东北地区,遭破坏的屋舍、厂房、道路与公共设施的经济损失,预估是16万亿至25万亿日元(约1850至3080亿美元)。从经济成长的层面来看,将使2011年财政年度(今年4月起)的成长率下降0.5个百分点。

如果估算无误,损失金额将远超1995年阪神大地震的9.6万亿日元(1000亿美元),以及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带来的1250亿美元损失,成为全球有史以来经济代价最高的自然灾难。

但这项损失数字还未纳入东京的限电措施(计划停电),以及刚显现出来的东京电力公司的福岛核电厂带来的灾难。日本当局不仅对核辐射危机束手无策,核辐射带来的食水污染、水产与粮农产品的破坏,不仅东京人的身体健康受到威胁,整个东北的农业与水产业将遭到毁灭性打击,为了逃避核辐射的威胁,将有数十万人必须离乡背井,这就超越了一般天灾打击后的灾后重建,或经济能否复苏的国家问题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骇人鬼城:核事故污染地区
为避辐射,13万人撤离,如今,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周围的隔离区仍是一座空空的“鬼城”。 >> 详细

论坛
俄酒店员工性感日历
俄罗斯一家星级酒店推出一套美女日历做宣传,劲爆的是,该店员工成为写真的主角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