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坐稳“钓鱼台”
正如胡锦涛在十七届五中全会讲话所言,“说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并不是说我们面前就没有挑战了,我们面临的挑战依然很多很复杂,但机遇依然大于挑战。”对这段话,郑必坚的解读颇为精彩,“从来就不存在‘一帆风顺’、‘吃现成饭’的所谓发展机遇。”因此,在其看来,中国未来十年的重大机遇期,要牢牢把握住,需要深刻理解认识三方面“变与不变”,作出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判断。
其一,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之变与不变。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没有变的意义上说,乃是前十年战略机遇期的直接延续;而从我国将要在这一时期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以及我国的国际地位将会提升到前所未有高度这双重巨大变化的意义上,又可以说是新的更加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他把这总结为一句话,“基本面不变,而又有新的重大发展。”
其二,机遇大于挑战之变与不变。郑必坚为本刊记者回溯了21世纪第一个十年迂回曲折的历史进程。2001年,在世纪之交加入WTO的艰难突破,使我国从此全面进入世界市场体系,极大增强了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成功应对美国遭遇的“9·11”事件,则又推动中美构建起新的共同战略利益基础;2008年台海局势转危为安,把两岸关系引入和平发展新阶段;2008年到今天,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又与其他发展中大国一道,逐步进入国际体系和世界经济的核心部位。
“经验表明,所谓机遇从来都是由成功应对一系列危机,实现对危机的转化而来。”他把这称作,“危机蕴涵机遇,化危机为机遇。”
其三,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之变与不变。这位中国“和平崛起”理论的首倡者告诉本刊记者,应充分估计到,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国内大局的分量在愈益加重,对国际大局的影响在不断加深,“其根本原因,就是中国在发展,中国在大发展,中国还将继续大发展。可以说,这一条本身就是构成和影响国际大局的一个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的因素,也是我们将继续获得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根本基础。”
他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使人开窍”的现象,“现在不只是香港、澳门、台湾的众多民众在说,‘只要祖国好,大陆好,港澳台经济贸易发展前景就会好’;而且相当多的国际和地区经济体也在说,只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中国国内市场规模不断增大,他们同中国的贸易、投资和其自身发展势头就会越来越好。这个事实生动表明,中国的国内大局如何深刻影响了并将继续深刻影响国际大局。”
“由此可见,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扩大和深化的条件下,发展不但是维护我们国内大局的基础,也是深刻影响国际大局的基础。”所以,中共中央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再次强调:“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求全党“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郑必坚认为原因就在于此。
“毫无疑问,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把这一条作为党和国家在本世纪第二个十年的重要立足点。我们坚持冷静观察、沉着应对也好,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也好,都要善于认识和把握这一条、用足和用好这一条。”在其看来,这就叫做“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