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日持久的法国全国性大罢工,目前看来暂时难有了局,因为双方都在坚持,双方都无法退让。
萨科齐和他的政府原本指望,参议院通过他的将退休年龄从60岁推迟到62岁、将领取全额退休金年龄从65岁推迟到67岁的改革预案后,随着万圣节假期的到来,可以让示威者疲惫、动摇、分化,并最终散场,但没想到工会随即宣布将在10月28日和11月6日进行第七、第八次全国性总同盟罢工,一直是此次抗议主力的学生团体也积极响应。而据法国各媒体报道,因示威和罢工者封锁而造成的加油站油料短缺、铁路交通阻滞等问题并没有明显改善。与此相应,工会和示威者指望萨科齐和政府知难而退的想法也落空了,萨科齐本人和他的部长们依然板起面孔,又是勒令、又是通牒,丝毫没有妥协商量的迹象。
对于萨科齐而言,此次着实是有进无退:由于经济欲振乏力,以及一系列争议性丑闻,他的支持率长期低位徘徊,尽管此前祭起驱逐罗姆人、和极右派争选票的法宝,但效果终究有限,此次争议的焦点——退休制度改革——正是萨科齐当初竞选时所主打的“改革牌”中最关键一张,若能一口气通过,则不啻一剂政治强心针;反之,非但反对党会不依不饶,原本的忠实支持者也会大失所望,失败几乎在所难免。
工会和站在工会背后的左翼各政党同样没有退路:自密特朗时代结束以来,法国左翼势力江河日下,在大选中屡战屡败,影响力大不如从前。金融风暴和随之而来的经济萧条,给了工会、左翼政党重振旗鼓的最佳时机,如果不趁此时抓住法国民众害怕失业、害怕生活无保障的心理卷土重来,那可真叫“过了这村儿,就没这店了”。
正如《法兰西晚报》所言,萨科齐和示威者的执着,已让法国出现“人格分裂”:左翼选民中80%支持工会继续罢工,社会党选民中这一支持率更高达86%;与此相反,右翼选民中坚决反对继续罢工的占76%,而执政党法国人民运动联盟选民中,支持罢工的只有区区17%。
当初萨科齐之所以能高举改革大旗所向披靡、让反对党毫无招架之功,是因为彼时全球经济形势良好,而法国因福利社会包袱重、社会效率低下而显得落伍,“提高效率”是社会主流思潮,在那种形势下,萨科齐削减福利、提高社会效率的主张自然广受欢迎。可如今时过境迁,全球都陷入经济衰退中难以自拔,法国失业率依旧居高不下,许多人都为饭碗、生计、前途提心吊胆,福利社会的各项保障,成为他们最后的倚靠和避风港,在此情形下,打着同样旗号的萨科齐,自然也就由可亲变为可憎了。
从示威、罢工白热化以来的情况也可看到,大多数法国人虽感到诸多不便,却仍有相当多的人认为“所失者小,所争者大”而坚决支持罢工,除了封锁油库,大多数罢工、抗议行动都得到半数以上法国人的支持。和此前诸如遣返非法移民、驱逐罗姆人之类行动不同,萨科齐此次撼动的,是法国福利社会的根基,攸关几乎每一个法国人,他们当然要竭力发出自己的呼声。而事前、事中,萨科齐和执政党都表现得态度傲慢,不愿认真听取社会上的意见,也缺乏与大众沟通、交流的意愿,这自然加剧了人们的不满。
平心而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法国,退休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事实上这也是整个欧洲的大势所趋,萨科齐的强推固有政治作秀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不得不为。此时此刻,在这个倔强的小个子心里,想必记挂着1968年5月的戴高乐,以及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撒切尔夫人,这两位面对工潮、示威毫不妥协,最终既栽树、又乘凉,让国家成功转型,同时也让自己获得大量政治资本。
然而历史上更多的改革者却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自己集怨于一身,却让打着反对自己旗号的政治对手趁机上位,并轻轻巧巧地接过政治遗产。1993年,加拿大进步保守党强征GST所得税,弄得民怨沸腾,在大选中惨败,然而获胜的自由党上台后却绝口不提此前高喊的“废除GST”,而是理直气壮地享受前任所带来的税收红利。如今萨科齐的支持率只剩下27%,而且这种对萨科齐的怨恨,业已波及整个执政党,如果这一趋势延续,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政治悲喜剧,并非没有可能在法兰西第五共和国重演。
(中国日报网特约评论员 陶短房 编辑:刘纯萍)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