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不得不说的故事”
2009年9月,英国时任首相戈登・布朗发表了一份公开的道歉声明。在声明中,布朗说:“我代表英国政府和当今所有自由生活的人,感谢艾伦的工作。我们很抱歉,你应该受到很好的待遇。”原来遭遇不公的就是20世纪英国著名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先驱艾伦・图灵。
被称作“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的图灵在二战爆发后加入英军,主要工作是利用数学知识破解德军密码。他破译的情报在诺曼底登陆等军事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战后获得了英国帝国勋章。
图灵是一名同性恋者。1952年,图灵和一位19岁青年在家中过夜,没想到对方是个心术不正的家伙,惦记着敲诈他一笔。图灵不肯买账,并向警察公开了自己的同性性取向。根据英国当时的刑法,同性性行为属于犯罪,图灵因此被判严重猥亵罪。不愿入狱的图灵选择接受“化学阉割”,却为此变得抑郁不堪,在两年后以毒苹果自杀身亡。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据此认为苹果公司的商标“缺了一口的苹果”,就是为了纪念图灵而设。据英国《独立报》报道,苹果公司的商标最初是由该公司的CEO史蒂芬・乔布斯设计,商标图案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模样――它描绘的是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一只苹果下落,预示着万有引力定律即将被发现。
1976年,该商标被一只由彩虹环绕的苹果图案代替,而且苹果被“咬”掉了一口,这一创意来源于图形设计师罗勃・简诺夫。直到1999年,苹果商标才变为单色图案。简诺夫一再澄清,苹果商标只代表知识,无其他象征意义,“咬掉一口”是为了不让人误看作樱桃。
“化学阉割”是否违背医德
近年来,英国、法国、瑞典、德国等国家一直在推行“化学阉割”降低性犯罪率的方法,均取得一定的成效。当然,“化学阉割”在以上国家属于“自选”项目,犯罪分子可以选择坐牢,也可以选择接受“化学阉割”。
尽管“化学阉割”有一定效果,但人们一直在争论其是否违背医疗道德以及侵犯人权。反对者认为,无论性侵犯者怎么罪大恶极,这样做都难免严重侵犯其人权。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曾强烈反对对性侵犯者实施任何药物注射,他们认为“化学阉割”不仅是“残酷、非同寻常”的惩罚,而且在本质上与美国宪法相违背。
支持者则认为,被犯罪分子侵犯后,带着身心创伤生活的人所承受的痛苦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化学阉割”势在必行。
(来源:中青在线-青年参考 编辑:王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