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卡钦斯基一反常态,语出惊人,不再称呼前社民党元老奥莱克塞(曾任众议长、总理)为“后共分子”,而改称为波兰政坛上“中老一代左派人士”;不再否定已故的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盖莱克,而肯定盖莱克是“共产主义爱国者”,并说盖莱克对反对派的态度是“宽容”的。雅.卡钦斯基的话,引起强烈反应。奥莱克说,“话虽悦耳,但勾引不了我”。盖莱克之子说,他不改变投票给科莫罗夫斯基的决定。与此同时,前总统、前议长、前总理等左派大老都站出来鼓励左翼选民投票支持科莫罗夫斯基。他们强调,支持科莫罗夫斯基就是支持“负责任的有效果的政策”,就是支持“稳定”,“在当今世界困难的条件下,政府的稳定是无价之宝”。民主左派联盟主席纳别拉伊斯基听取了联盟内的不同的声音,他表示左翼选民“是有觉悟和负责任的人”,投票给谁可自行选择。
与雅.卡钦斯基不同,科莫罗夫斯基用行动向左派传递了“合作”的信息,他邀请纳别拉伊斯基参加国家安全会议,他任命左派人士为波兰银行行长,他说,“民主需要有左派。我的决定证实了我有同左派共同行动的能力”。他说,“结束波–波战争” 这个口号,原本是他第一个提出的,可辩论来辩论去,似乎变成了雅.卡钦斯基的主张,但必须指出,在这个问题上他与雅.卡钦斯基不同,“我是说的和想的都一样,可他则不然。”显而易见,两位候选人都千方百计地做左翼选民的工作。第二轮投票结果表明,约有70%的左翼选民支持了科莫罗夫斯基。
在电视辩论和会见选民的活动中,两位候选人都表示关注民生。科莫罗夫斯基允诺恢复大学生享受50%的交通费用的优待,提高教师工资30%,增加对农民的补贴,提高养老金。雅.卡钦斯基则强调他捍卫平民百姓的利益,波兰社会生活应是“公正的,机遇均等的”,经济发展应是“均衡的”,他批评执政党把波兰划分成A和B两个地区,不一视同仁。显而易见,两位候选人都着眼于争夺青年,争夺农村。第二轮投票结果表明,雅.卡钦斯基在波兰东南部地区,在农村,在年龄偏大和教育程度偏低的人群中得票领先;科莫罗夫斯基则在波兰西北部各省,在大中小城市,在中青年和知识层次较高的人群中占居优势地位。
7月4日第二轮投票的结果是,科莫罗夫斯基得票53%,当选为波兰总统。科莫罗夫斯基发表感言说,“波兰几乎分成一半对一半。但波兰是共同的。”他再次把两党的竞选口号合二为一,他说,“为了波兰的最高利益,让我们走在一起吧,因为‘和睦万事兴,波兰最重要’!”科莫罗夫斯基向对方伸出了和解的手,发出了合作的呼吁。
雅.卡钦斯基得票47%,败选。在获悉选举结果后,他一方面向科莫罗夫斯基表示祝贺,一方面强调说,“选举失利了,但不是失败。”他强调,他领导的这场运动“是在空难后成长壮大的,是在选举中取得成果的”,要再接再励,争取在今秋的地方选举和明年的议会选举中“夺取胜利,改变波兰”。他还回忆已故总统和空难牺牲者的业绩,表示还要追究空难的“政治、道义和法律责任。”
根据波兰的法律规定,只有在最高法院宣布选举结果有效后,预计在8月11日前后,方可召开由众参两院组成的国民大会,举行新总统的就职典礼。届时科莫罗夫斯基将描绘未来波兰发展的蓝图,体现他竞选时“和睦与合作”的主张。有左派人士曾断言,科莫罗夫斯基与雅.卡钦斯基的区别只表现在嘴上有无胡鬚而已。科莫罗夫斯基说,不,他同雅.卡钦斯基的区别在于,第一,他将执行“亲西方的,同欧洲一体化”的政策;第二,他要做一位“团结而不是分裂波兰人”的总统,做一位在国内要“和平”而不是要“争斗”的总统。
人民希望发展,发展需要稳定,新总统任重而道远。
(作者:中波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外交史学会理事 刘彦顺 编辑:王妮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