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球,非洲经济发展遇到这一灾难,成为世界上最无辜的受害者。导致非洲经济增长放慢、出口收入严重下降、援助资金大幅减少、面临发生政局动荡和引发战乱等。随着金融危机深化,非洲国家政府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千方百计化解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非洲53个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金融业规模小,融入国际金融体系程度低。危机初期,非洲金融业受冲击较小,影响有限。随着危机深化,非洲银行业不良贷款、呆账坏账增加。2007至2009年,几家主要银行如南非标准银行信贷损失上升近100%。银行对产业部门收缩信贷,使危机增大,非洲国家货币对美元大幅波动。据报道,从2008年7月31日至2009年11月6日,多数非洲国家货币对美元贬值5%以上,21个国家贬值10%以上,8个国家贬值20%以上。国际商品价格下跌和外汇储备减少是货币贬值的主要原因。
国际金融危机对非洲实体经济的影响是间接的、渐进的。首先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对非洲国家金融市场有传导和溢出效应;二是西方国家从非洲进口、对非洲投资、贷款、援助及赴非游客减少,原材料价格下降,使非洲国家经济增长受到全方位冲击。
金融危机造成非洲国家对外贸易和非洲国家之间贸易不同程度地严重萎缩。非洲开发银行今年3月预测,2009、2010年非洲出口额将分别下降2510亿美元和2770亿美元;联合国机构去年10月预测,2009年非洲进、出口额将比2008年分别减少1513亿和2910亿美元。贸易增长从而进入缓慢时期,不利于非洲低收入国家。
非洲国家吸收外资情况很不乐观。资本流动几乎停滞,侨汇收入大幅减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9年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将比2008年下降36.8%。私人证券投资明显减少。国际社会对向非提供援助可能减少表示极大关注,共同采取行动,已确保对非援助水平不会明显下降。
撒哈拉以南非洲2009年经济增速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个别国家为负增长。经济平均增幅只有2%左右,而前几年都保持在5%以上。20年来,非洲人均年收入首次呈负增长。能源、旅游、制造业和粮食等出现危机,造成百姓面临失业、减薪、涨价、失去住处直至付出生命的危险,会使数百万非洲人重新陷入贫困。
非洲各国发展不平衡。北部非洲和南部非洲比较发达,其他地区则相对落后,许多国家被列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南非、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和埃及四国经济总量约占非洲经济总量的一半,经济运行状况和综合发展态势大体上能反映出非洲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
南非经济总量占非洲四分之一,是非洲最发达国家,受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2009年一、二季度经济增幅分别为-1.2%和-2.8%,三季度回升到0.9%。预计全年GDP增幅为-1.9%。为了刺激经济复苏,南非政府采取扩大财政赤字,确保经济增长。今后3年,南非政府支出占GDP比率将稳定在 34.1%上。增加基础设施建设,预计3年内投入8720亿兰特。
尼日利亚是产油大国,今年经济大幅下滑,缘于依赖石油业的单一经济结构。国际油价走低导致财政收入锐减,拖累经济增长步伐。预计2009年经济增幅将从2008年6%降至2.7%,2010年有可回升至4.4%。
阿尔及利亚也是石油大国,今年经济继续保持低速增长。经济放慢主要原因也是国际油价走低,财政收入锐减。10年来首次出现财政赤字,达GDP的8.4%,而2008年财政盈余是GDP的8.1%。预计阿尔及利亚2009年经济增幅为 2.1%,2010年增幅为3.9%。由于其他行业运行良好,经济发展中期前景乐观。主要挑战是逐步摆脱依赖石油产业的单一经济结构,建立多元化经济体系。
埃及经济缓慢增长。2008至2009年财政年度,埃及经济增幅4.7%,与上财年7.2%增幅比大幅下滑。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支柱产业旅游业大幅下滑。苏伊士运河收入2008至2009财年为47亿美元,同比下降7.2%。据预测,埃及本财年将会实现5.5%经济增长目标。政府提出2012年实现经济增长10%目标,比危机前7%高3个百分点,表明埃及政府对前景充满信心。
非洲各国政府重视从实际出发采取措施,如成立应对危机专门机构;向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加强外汇市场管制等货币政策;出台经济刺激计划等财政政策,取得一定成效,但不足以解决非洲经济长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讲,增加国内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拓展新兴出口市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是非洲国家解决发展问题选择。非洲要强化经济整合,巩固政治稳定。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困难条件下,非洲国家增强了联合自强共渡难关意识和实践,加强了非盟在整合全洲经济、政治和安全作用的功能。非洲次区域合作有了新进展。2008年,南共体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东非共同体、东南非共同市场和南共体举行首届三方首脑会议,决定着手创建单一经济共同体。三方共有26个国家,占非盟53个成员国近一半,人口总数约5.3亿,占非洲总人口57%,GDP合计达6240亿美元。对非盟推动实现非洲经济共同体各项目标有重要前导和示范作用。非盟在维护非洲和平与稳定、解决非洲冲突的作用在加强。近年,非盟在解决刚果(金)、马达加斯加、苏丹和索马里等地局势或维和方面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对联合国起到有益的补充,增强了非洲在世界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长远看,非洲经济前景乐观。从2009年第四季度开始普遍出现经济企稳回升迹象,增速快于预期,2010年可能出现好转。经济保持正常运转,表现出顽强的抗风险能力。尽管非洲经济复苏势头总体较弱,但经济总体向上势头已经趋稳。期待各国政府抓住时机,合理利用资金改善民生、消除贫困,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更好地面对种种挑战。据预测,非洲经济 2009年增速约为2%,2010年将上升到3.9%。非洲开发银行、经合组织及联合国非经委乐观地预测2010年非洲经济增幅可能回升至4.5%。非洲人力和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只要继续推进经济改革,投资基础设施和教育,利用危机进行结构调整,有可能战胜危机,踏上稳健、快速增长之路。
当然,在前进途中还有不少不确定因素,对此要有充分的准备。
(作者:前中国驻加纳使馆参赞,外交笔会副秘书长 戴严 编辑:王妮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