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推荐> 辛普森因绑架罪等被判33年监禁 | 五角大楼明年计划招募千名外籍医护 | 朝鲜外务省声明称不再视日本为六方会谈成员 | 中国争议十多年的燃油税费改革正式启动 |
国际观察:俄乌“斗气”峰回路转的背后

2009-01-20 14:19:41

1月19日,俄罗斯总理普京(前右)与乌克兰总理季莫申科(前左)共同出席天然气购销合同签署仪式。当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签署了2009年至2019年天然气购销合同。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俄乌各有输赢

据俄媒体报道,今年第一季度俄罗斯对欧洲供气价格为每千立方米四百五十美元,这样,俄第一季度给予乌克兰的价格将是三百六十美元左右甚至更低。但是俄、欧购气合同一般是每季度一签,且天然气价与油价挂钩。俄方也公开承认,今年气价将出现“实质性下降”,跌幅将在五成以上。

与此对照的是,当记者提问乌方全年购气均价是否为二百三十到二百五十美元每千立方米时,季莫申科回答说:“与此接近”。随着国际能源市场价格暴跌,乌克兰在此番“斗气”中确保自己拿到了实惠,而俄方此前宣称对乌方“没有任何优惠和折扣”的“豪言壮语”不攻自破,堪称一种谈判策略。

作为“交换”,乌克兰在过境费问题上做出让步,今年俄经乌对欧供气费率维持去年的标准不变,即每千立方米每百公里一点七美元,俄方不仅拿到了天然气定价权,在过境费上也如愿以偿。

在政治层面上,俄乌双方虽然都坚称错在对方,但是他们也都承认,“斗气”已经对各自的国家形象造成伤害。深受俄乌“斗气”之苦的欧盟十六日就再次施压称,欧盟已对俄乌恢复对欧供气问题已“失去了耐心”,如果俄乌两国数日内仍不能展示诚意解决争端,欧盟将重新审视同两国的关系。

或许俄乌双方都心知肚明,若再持续斗下去,将不是“双赢”而是“全输”,不如见好就收。

未来风险犹存

虽然持续十余天的“断气”风波最终将画上句号,但是困扰俄乌乃至整个欧洲大陆的“天然气危机”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各方远谈不上高枕无忧。

此番天然气争端中,乌克兰内部政治高层始终不能以一个声音说话,天然气被视为政治对抗的天然筹码。政经纠葛,使本已令人头痛的问题愈加复杂,十年长期合同未来能否顺利执行,双方对此有多少诚意令人存疑。季莫申科在签字仪式上说,她来莫斯科之前当面向乌总统尤先科通报了“双方是在何种基础上达成的协议”,但她没有披露乌总统的态度。

就俄罗斯而言,实现对欧洲能源供应途径多元化愈加紧迫。普京十九日说,除利用现有的过境输气管道外,还应建设穿越波罗的海的“北溪”、穿越黑海的“南溪”输气管道。但是就目前而言,俄罗斯要实现对欧供气始终绕不开乌克兰这个“欢喜冤家”。(来源:中新网 记者田冰)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环球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环球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环球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552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