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依靠自给的中国粮食与国际市场的互动性向来很弱,受其影响自然有限

甘肃省清水县秦亭镇店子村的农民正在晾晒玉米。新华社发(朱师良 摄)

中国日报网站环球在线消息:《廉价食品时代终结》——2007年12月7日,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以这样的标题和一片被咬了一角的面包为封面,突出了全球对粮食市场的担心。
2007年,这片面包的价格在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上涨50%,在新加坡上涨40%,在拉脱维亚上涨38%。在拉美地区,它成了一件奢侈品,秘鲁计划发放“面包券”,玻利维亚命令接管了部分面包房,以保证穷人能吃上面包。
面包等食品的涨价,源于一路高涨的国际粮食价格。
联合国粮农组织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粮食价格指数2006年上涨9%,“已经令人无法忍受”,而2007年粮价指数上涨了40%。
国家发改委1月17日公布的一份价格报告显示,2007年全年,国际市场小麦、玉米、大豆、大米平均价格同比分别上升58.2%、44.4%、45.9%、6.2%。所有大宗粮食的价格都创下了10年新高。
进入2008年,世界粮食市场至今未见有回调迹象。全球都在关注,这一次粮食上涨周期,是否能够长到足以让一代人忘记由农业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廉价粮食时代。
世界粮仓怎么会空了
粮价上涨的根本原因在于供需形势的变化。十多年来一直保持自给、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为解决粮食自给问题“模范生”的印度,2007年从澳大利亚进口了300万吨小麦。2008年初印度宣布,将继续进口小麦,以提高缓冲库存、平抑国内粮价。过去一直对6000万吨粮食储备感到沾沾自喜的印度,现在储备粮仓也快空了。
欧盟曾经是世界粮仓,但从2007年7月开始粮仓空了。据路透社报道,欧盟的粮食库存一度只有50万吨。2007年下半年以来,欧盟已从世界各国进口了520万吨粮食,为找到尽可能多的粮食并储备起来,欧盟决定在2008年6月之前,暂时取消粮食进口税。欧洲粮仓乌克兰也空了,2007年,乌克兰的粮食储备降到了40年来的历史最低点,乌克兰政府决定限制粮食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