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评|中国观察|网友热议|财经评论|影视书评|
  精彩推荐 也门总统赴沙特疗伤反对派庆祝 不知是否回国|拿破仑英文课手稿亮相 古董相机拍得百万英镑|据称老贝转移“根据地” 裸体派对继续开|
评论>财经评论
政府不要误读了格林斯潘的善意
2007-05-28 16:22:24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继国际投行集体唱空中国股市后,5月23日,81岁的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一次电话会议上也指出,中国股市的涨势“肯定是难以持续的”,“将会在某一时刻出现急剧回落”。

对于格老的警告,中国股民并没有多少人认同,中国股民已经对各种“泡沫论”表现出审美疲劳,很多人认为格老“不了解中国市场”,并将其与国际投行的“阴谋论”相提并论。从市场的表现来看,格老的评论除了让美股和亚太其他地区的指数下跌之外,中国股市似乎对这位已经退休的神奇老人也不买账,上证指数翌日一度示威一般创出4208点的新高,让格老很没面子。

格老曾经是世界金融市场的一个神话,他就像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里的先哲,满口都是富有哲理的谜语,掌控着世界经济的引擎。想当年,老爷子一句石破天惊的“非理性繁荣”一出江湖,全球股市齐声而落。日经指数(Nikkei)下跌3.2%,香港恒生指数(Hang Seng)下跌2.9%,德国DXD指数下跌4%,伦敦FT-SE指数在一天内下跌4%,而美国道指一开盘就下跌2.3%。“非理性繁荣”一度成了最能证明格林斯潘对世界经济影响力的流行语而风靡一时。当然,人要是被推上神坛,问题也随之而来。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美国道琼斯指数在后来连创新高,道指在三年后从6500点一举达到12000点。格老也从一个“恐高”者摇身一变成了股票市场繁荣的拉拉队员。因此,很多中国股民认为,格老纯粹就是美国自己造出的一个神话而已。

格老关于中国股市的判断,我倒不认为和国际投行的“阴谋论”可以简单画上等号,老爷子德高望重,虽说现在退而不休,但其讲话公信力还是应该值得信赖的,怪只怪中国没有培养出自己本土的“格林斯潘”,所以,中国股市的话语权只能听凭这些“洋大夫”胡乱开药方。值得注意的是,自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外经济学家并没有多少人能够预测中国经济增长的神话,不是有很多著名的诺奖得主预测中国经济即将崩溃吗?实际是,中国经济非但没有崩溃,反而成了世界经济的引擎和火车头。就此而言,对于格老,股民认为他不了解中国市场确实并非一时意气之言。

其实,股民怎么解读格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决策层怎么理解。格老关于中国股市“暴跌”的判断,很可能成为政府出手干预股市的决策基础。现在,加息、加强投资者教育等各种手段已经不能阻挡股民的投资热情,政府出台更严厉、更直接的措施给股市降温似乎成了“集体行动的逻辑”,政府干预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市场的头上,就等着格老这样的人开口说话,然后硬生生砍下来了。

但是,不要忘了,格老的经济哲学从来都是坚持“无招胜有招”的。1996年,格老发出“非理性繁荣”的警告之后,更没有像市场预期那样加息等干预措施,在格老看来,对于市场有没有泡沫这样一个事实,并不好判断,只有在泡沫破灭的时候才能证明泡沫的存在,同时,格老自己也不知道有什么好药方来治理股市的非理性繁荣,加息虽好,但对于宏观经济的其他方面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因此,对于格老的警告不能不重视,但如果管理层将此视为可以对市场进行强行干预的理论基础,那显然误读了格老的善意。

就中国当前的市场而言,显然不可能出现格老预言的“暴跌”局面,唯一有可能引发市场暴跌,让股民尸横遍野的,只可能是政府不当的干预措施。中国股市目前的问题是上涨的速度问题,而不是高度问题,就指数而言,我一直说,并不高。但是,这种一点也不停歇的上涨确实让人担忧。值得担忧的不是股民的“非理性”,而是中国监管者的监管能力,尤其是监管者对内幕交易等的监管能力。从中国股市10多年的历程来看,缺乏本土专家、证监会缺乏对牛市的监管技术和经验,是中国股市最薄弱的两个环节,这很容易导致高层对形势的研判唯国际投行是瞻,在监管失效的情况下,政府的“父爱主义”必然抬头,政府的行政干预将重新回归股市,这是中国股市可能暴跌的唯一原因。

格老担心的是中国股市的市盈率,我担心的是证监会的监管和政府干预的重新抬头。证监会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自己的监管能力和更新监管理念,而不是放在投资者教育上。和投资者比较,更应该教育的是监管者如何提高监管,打击内幕交易。如果说中国股市有真正的泡沫,最现实的泡沫就是通过内幕交易操纵股价而产生的“非法泡沫”,对于此等泡沫,证监会显然还没有拿出有效的手段和措施让投资者放心。证监会应该让自己的监管理念发生质的飞跃,对内幕交易的监管,靠证监会自己显然是不可能根治的。证监会再增加100倍的人,也无法去处理每一个内幕交易。监管者应该依靠广大股民,千百万人组成的市场出于自身利益的需求,会慎重考核哪个企业具有投资价值。同时,借此牛市机会,让集团诉讼成为治理虚假陈述、操纵股价和内幕交易的最好手段。我相信,证监会只要把监管做好了,投资者无需教育,亦会理性,中国股市不会出现格老所言的暴跌。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马光远)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可怕慎入:经典心理照片
爱看恐怖片的人都知道,真正恐怖的点在于起伏的诡异音乐,恐惧心理源于对现实的反映 >> 详细

论坛
80年前海报女郎也玩PS
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经有了经过“PS”的美女,就是那些海报招贴上的性感“海报女郎”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