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继国际投行集体唱空中国股市后,5月23日,81岁的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一次电话会议上也指出,中国股市的涨势“肯定是难以持续的”,“将会在某一时刻出现急剧回落”。
对于格老的警告,中国股民并没有多少人认同,中国股民已经对各种“泡沫论”表现出审美疲劳,很多人认为格老“不了解中国市场”,并将其与国际投行的“阴谋论”相提并论。从市场的表现来看,格老的评论除了让美股和亚太其他地区的指数下跌之外,中国股市似乎对这位已经退休的神奇老人也不买账,上证指数翌日一度示威一般创出4208点的新高,让格老很没面子。
格老曾经是世界金融市场的一个神话,他就像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里的先哲,满口都是富有哲理的谜语,掌控着世界经济的引擎。想当年,老爷子一句石破天惊的“非理性繁荣”一出江湖,全球股市齐声而落。日经指数(Nikkei)下跌3.2%,香港恒生指数(Hang Seng)下跌2.9%,德国DXD指数下跌4%,伦敦FT-SE指数在一天内下跌4%,而美国道指一开盘就下跌2.3%。“非理性繁荣”一度成了最能证明格林斯潘对世界经济影响力的流行语而风靡一时。当然,人要是被推上神坛,问题也随之而来。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美国道琼斯指数在后来连创新高,道指在三年后从6500点一举达到12000点。格老也从一个“恐高”者摇身一变成了股票市场繁荣的拉拉队员。因此,很多中国股民认为,格老纯粹就是美国自己造出的一个神话而已。
格老关于中国股市的判断,我倒不认为和国际投行的“阴谋论”可以简单画上等号,老爷子德高望重,虽说现在退而不休,但其讲话公信力还是应该值得信赖的,怪只怪中国没有培养出自己本土的“格林斯潘”,所以,中国股市的话语权只能听凭这些“洋大夫”胡乱开药方。值得注意的是,自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外经济学家并没有多少人能够预测中国经济增长的神话,不是有很多著名的诺奖得主预测中国经济即将崩溃吗?实际是,中国经济非但没有崩溃,反而成了世界经济的引擎和火车头。就此而言,对于格老,股民认为他不了解中国市场确实并非一时意气之言。
其实,股民怎么解读格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决策层怎么理解。格老关于中国股市“暴跌”的判断,很可能成为政府出手干预股市的决策基础。现在,加息、加强投资者教育等各种手段已经不能阻挡股民的投资热情,政府出台更严厉、更直接的措施给股市降温似乎成了“集体行动的逻辑”,政府干预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市场的头上,就等着格老这样的人开口说话,然后硬生生砍下来了。
但是,不要忘了,格老的经济哲学从来都是坚持“无招胜有招”的。1996年,格老发出“非理性繁荣”的警告之后,更没有像市场预期那样加息等干预措施,在格老看来,对于市场有没有泡沫这样一个事实,并不好判断,只有在泡沫破灭的时候才能证明泡沫的存在,同时,格老自己也不知道有什么好药方来治理股市的非理性繁荣,加息虽好,但对于宏观经济的其他方面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因此,对于格老的警告不能不重视,但如果管理层将此视为可以对市场进行强行干预的理论基础,那显然误读了格老的善意。
就中国当前的市场而言,显然不可能出现格老预言的“暴跌”局面,唯一有可能引发市场暴跌,让股民尸横遍野的,只可能是政府不当的干预措施。中国股市目前的问题是上涨的速度问题,而不是高度问题,就指数而言,我一直说,并不高。但是,这种一点也不停歇的上涨确实让人担忧。值得担忧的不是股民的“非理性”,而是中国监管者的监管能力,尤其是监管者对内幕交易等的监管能力。从中国股市10多年的历程来看,缺乏本土专家、证监会缺乏对牛市的监管技术和经验,是中国股市最薄弱的两个环节,这很容易导致高层对形势的研判唯国际投行是瞻,在监管失效的情况下,政府的“父爱主义”必然抬头,政府的行政干预将重新回归股市,这是中国股市可能暴跌的唯一原因。
格老担心的是中国股市的市盈率,我担心的是证监会的监管和政府干预的重新抬头。证监会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自己的监管能力和更新监管理念,而不是放在投资者教育上。和投资者比较,更应该教育的是监管者如何提高监管,打击内幕交易。如果说中国股市有真正的泡沫,最现实的泡沫就是通过内幕交易操纵股价而产生的“非法泡沫”,对于此等泡沫,证监会显然还没有拿出有效的手段和措施让投资者放心。证监会应该让自己的监管理念发生质的飞跃,对内幕交易的监管,靠证监会自己显然是不可能根治的。证监会再增加100倍的人,也无法去处理每一个内幕交易。监管者应该依靠广大股民,千百万人组成的市场出于自身利益的需求,会慎重考核哪个企业具有投资价值。同时,借此牛市机会,让集团诉讼成为治理虚假陈述、操纵股价和内幕交易的最好手段。我相信,证监会只要把监管做好了,投资者无需教育,亦会理性,中国股市不会出现格老所言的暴跌。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马光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