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评|中国观察|网友热议|财经评论|影视书评|
  精彩推荐 也门总统赴沙特疗伤反对派庆祝 不知是否回国|拿破仑英文课手稿亮相 古董相机拍得百万英镑|据称老贝转移“根据地” 裸体派对继续开|
评论>财经评论
肉价高涨,利落何方?
2007-05-28 15:19:15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猪肉价贵,逼得好多市民改吃其他肉食品。然而,来自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的消息是,受猪肉涨价风影响,水产品、牛肉、鸡肉、禽蛋等其他食品也跟着大幅上扬。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就不难理解广州数千市民去超市抢购促销低价猪肉的“疯狂”举动了。

看来,由肉价所领衔的这轮食品类价格上涨,已经成为了一个相当严重的民生问题,影响到了多数民众的日常生活。因而有关部门多次放出风声,准备动用储备肉来调节市场。价格本是市场供求的正常反映,当猪肉价格到了需要政府出面来作出宏观调控时,多少表明这个价格已经高出了市场所能接受的范围。

对于肉价的高涨,有关部门到底有无必要出手平抑,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市场决定论者认为,猪肉价格上涨,是市场的选择:饲料涨价了,成本提高了,生猪价当然要涨;生猪价高了,猪肉价自然也会水涨船高。而且生猪价格上涨还具有降低工农剪刀差、贴补农民的积极意义。而调控支持者则认为,现在的肉价已经偏离了市场的正常轨道,政府必须进行干预调控,不能让普通百姓来承担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成本。

按照完全的市场经济学原理来说,肉价乃至其他食品类产品价格的普涨,确实是符合市场规律的经济现象。成本高了,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必定会导致消费终端价格的上升,因而,肉价的上涨可以说是上游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必然结果。这样的一种市场现象,政府似乎没有理由插手调控,让市场来说话,看起来更符合经济杠杆的规律。

但市场不支持政府调控,并不等于政府可以放手任由市场自身调节,因为再市场化的经济现象也不可能完全脱离政府的调控。市场的主体是肉价的自由涨落,但市场的客体是面向普通百姓的必须生活品消费,当肉价已经超出了不少市民的可接受消费能力时,市场调节之外就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而且,在老百姓看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肉价突然间贵了,在收入没有显著增加的情形下,政府如何化解肉价上涨导致生活成本的普遍提高,恐怕也得伸出调控的“无形之手”。

更重要的是,在一般人的眼中,肉价的上涨应该对养猪户有利,因为猪肉能卖出好价钱,生猪的收购价肯定会高,最终猪农就会受益。猪农受益了,就会刺激他们养猪的积极性,从而投放到市场的猪肉就会更多,肉价也会相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但事实表明,这只是基于经济学原理的逻辑推定,现实中,肉价的高涨并没有给猪农带来多大的利好,反倒是流通领域的经销商实际获取了其中的大部分利润。已经有舆论分析说,造成这种反差的原因是缘于城市和乡村的供求信息不对称,导致农民在该获益时没获益。

那么问题就很明显了,肉价高涨,最终获利最多的并不是猪农,而是猪肉经销商,影响的则是众多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对于这种非完全市场的经济现象,政府理当进行宏观调控。一是保持一个畅通的市场渠道,让肉价上涨的好处能落到养猪户的头上,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解决肉价持续上涨的压力;二是在市场调节阶段,针对受肉价影响的低保户,政府要考虑以“肉补”的方式进行补贴,这种在宏观调控之外的微观关怀,也是消解肉价上涨压力的必要措施。两管齐下,或许能让肉价高涨的压力轻些轻些再轻些。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李龙)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可怕慎入:经典心理照片
爱看恐怖片的人都知道,真正恐怖的点在于起伏的诡异音乐,恐惧心理源于对现实的反映 >> 详细

论坛
80年前海报女郎也玩PS
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经有了经过“PS”的美女,就是那些海报招贴上的性感“海报女郎”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