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文国际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伊战十年:摄影记者回忆随美军前往巴格达的17天

2013-03-22 09:32:40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百度百家
 

伊战十年:摄影记者回忆随美军前往巴格达的17天


2003年4月9日,伊拉克民众将萨达姆雕像推翻。

摄影记者安迪·纳尔逊随军拍摄了美军入侵伊拉克的情景,他日前回忆了前往巴格达的所见所闻,以及由入侵所引发的混乱情景。

2003年3月22日,越过科威特边界、进入伊拉克的时候,我想起电影《梦幻之地》结尾的场景。太阳照在艾奥瓦州上空,一队汽车打亮前灯迂回驶上远方,前往棒球场。我在前往巴格达的路上奔波了17天。一路上,我遇到许多被丢弃的军靴。随着美军车队滚滚而过,穿着休闲服的军龄男子三三两两向前走,踢起了尘暴。

通过南部什叶派地区的城镇和村庄时,海军陆战队员受到好奇者和怀疑者的迎接。成群的民众向陆战队员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美国人是否会像1991年那样,再次抛弃他们?这场战争会持续多久?看到这些伊拉克人的面孔时,我曾经质疑布什总统做出的入侵决定是否正确。美国曾保证在几个月内结束伊拉克战争,但是战争持续了8年,耗资8000亿美元,主要由伊拉克的石油收入承担。

4月8日,我来到巴格达郊外。当时乡村的抢劫之风盛行,美军并没有采取行动加以阻止。联合收割机、马匹、汽车、食物和家具都被拖走,工厂遭到洗劫。我当时在想,将来回忆时,这种情况会不会让人感到遗憾。难道这些工厂不应该留下来、让人们能够有工可做吗?难道没有制定保护计划吗?

4月9日早晨,陆战队员指给我看一个伊拉克军事前哨,他们说,那似乎是一个恐怖分子制造炸弹的工厂。那里散落着装有诱杀装置的娃娃、用作雷管的连线闹钟和炸药。那些陆战队员为此感到担忧。事实证明他们的担忧是很有道理的,美军入侵伊拉克后,没有足够的人力保护萨达姆军队放弃的武器库,而叛乱分子趁机抢走军械库中的武器,最终制成夺走众多人生命的简易爆炸装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报道


编辑:中文国际实习2标签: 记者 美军 巴格达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24小时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