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文国际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访谈亮点

2012-03-09 17:24:06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百度百家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最新一期中国日报网《外交讲坛》节目。今天中午,朝鲜官方宣布卫星发射失败。在发射之前,美日韩等国曾发表强硬讲话,呼吁朝鲜取消发射计划。接下来,朝鲜半岛局势是否会出现大的变故?各方又将如何应对?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杨希雨杨老师为我们进行分析解读。

首先欢迎杨希雨老师!

杨希雨:谢谢!

主持人:首先我们知道,朝鲜这一次是自己承认发射失败的,而在之前的两次发射过程中,朝鲜都是自己宣布发射成功,其他国家说发射失败,这一次朝鲜有一个开诚布公的表示,请问杨老师您怎么解读这么一种变化?

杨希雨:这种朝鲜自己发表一个肯定的声明,认为发射失败,应该讲在政治上这是一个很显著的变化。如果我们再把发射之前他采取的措施联系起来,这种变化就更为明显。前两次发射你提到的,那个基本上是一个不公开的过程,是98年和09年。这一次从他宣布这个计划的第一天,到今天失败为止,几乎每一步他都做了最大的透明度,包括邀请外国人到他的指挥中心,这样一个最核心机密的部位去参观、去摄像。这种变化其实除了技术上的和外交上的考虑之外,也反映出朝鲜新一代领导在政治思维上的变化,用时髦的话讲,可能就是更加开放,也更加自信,他可以说我这个失败了,从公报讲,说我们正在认真的研究失败的原因,这个显然是在政治上和社会心理上显示一种更加自信和开放的态度。

主持人:应该是一种新的现象。

杨希雨:对,至少是个新的现象。

主持人:而且还值得关注。

杨希雨:对,非常值得关注,从他的透明度到这次开诚布公宣布失败,这确实是一个新的现象。

主持人:现在关于发射时间的选择,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发射一个卫星,他们自己说是为了纪念金日成诞辰100周年,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考虑?

杨希雨:其实这次朝鲜能顶着国际压力和巨大的风险在这个事情,基本出于两个考虑,一个考虑就是刚才你讲到的日期,我们应该这么看,2012年4月15日是朝鲜人民主义共和国整个历史当中他认为是最重要的节日,这个最重要的节日他就一定要献一个大礼,当然现在说失败是另外一回事,作为计划者、作为决策者,他说如果要试验的话就应该把这个日期选在这样一个献礼的日子。所以他说在12日到16日期间,你可以看出来设计者的用心,就是要覆盖4月15日这个日子作为一个献礼的一个项目,这是一个政治上的考虑。

还有一个就是一个技术上的原因。你提到朝鲜的前两次发射其实是不成功的,不成功对于朝鲜就面临着一个抉择,说我没成功,我是接着往前走继续实验,还是说不实验了,如果选择不实验了,我们就知道那个叫半途而废了,朝鲜就要永远的被关在航天俱乐部大门之外,显然这个是不可取的,所以他就必然要进行试验,就是新的试验。而且从工程师和技术的角度讲,其实一个势必的试验所反映出来的、暴露出来的数据远比一个成功的试验反映的数据有价值得多,这就应了中国那句话,“失败是成功之母”,所以两次失败以后一定要在这个基础上继续的去走。可以断言,这次失败积累了更多有价值的数据,我相信他不会半途而废,他肯定还要继续走去,就是进行第四次试验。当然唯一剩下的问题就是什么时间,这个什么时间,一方面取决于他的技术积累,另外一方面还取决于政治上、外交的时机。

主持人:还有刚才提到,他自己公开承认发射失败,这样可以在技术上更好的去查找原因。

杨希雨:对,他说我们的科学家、专家和技术人员现在正在认真查找导致这次失败的原因,这是他的声明讲的,我相信他们也确实在做这件事情。

主持人:美国军方说,其实他发射的不是运载火箭,是“大浦洞3号”的导弹,这个您怎么评价?

杨希雨:我觉得美国军方这个言论从专业技术角度是个非常无知或者非常不讲道理的一个说法,首先从观察角度,发射之前朝鲜已经把每个环节公开化了,完全可以通过现场的观察来看,包括朝鲜的解释,为什么是个火箭而不是导弹,这是其一。其二,从技术角度,大浦洞导弹从运输卫生的运载工具确实技术上有相似之处,但是有最大的不同,如果是导弹需要把这个送上天上以后,我们说超出大气层以后飞行一段距离需要重返大气层,而且故意的打到地上。导弹和卫星的区别在哪,卫星你把它送到天上任务完成了,导弹是运行到天上运行一段时间还要回来。从朝鲜所有公布的技术细节,包括发射所走的轨迹而言,应该讲如果就是大浦洞导弹,如果不是无知就是别有用心。

主持人:接着看关于美朝关系的问题,今年2月份美国跟朝鲜刚刚签署了粮食援助协议,在朝鲜宣布发射卫星的计划之后,美方立即表示要停止援助,发射之后美朝的关系会不会受到影响?之后他们两国之间的谈判又会怎么发展呢?

杨希雨:实际卫星发射这个计划一宣布,就标志着美朝,你刚才提的我们叫做229协议,就是2月29日,就标志着这个229协议破产了,因为很快美国就说我暂停了粮食援助,你这边的义务暂停了,他自然也可以暂停,这个等于就没有了。现在的问题就是,更重要的就是你提到的一个问题,这个发射之后对美朝关系的影响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就使我想到2002年的美朝关系,当时美朝就浓缩铀问题有一场争论,美国人说你承认你有浓缩铀,朝鲜说我没承认我有浓缩铀,我是说我有权利搞浓缩铀,最后一对一说不清楚,美国说我不跟你一对一谈了。现在历史似乎又回到了这儿,美国人说,我跟朝鲜谈的时候有停止导弹试验,当然包括停止卫星发射,朝鲜说我跟你谈的就是停止导弹试验,没有卫星发射这块,就是说你的暂停里面包不包括暂停卫星,两面是各说一词,但是又是一对一,谁也说不清楚。我担心,这个事情不仅导致了你刚才说的协议就破产了没了,而且会影响到今后美朝一对一的谈话很难再恢复。

现在可以说美朝对话是必须的,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在争论的原因,很难恢复了,所以我们现在把希望寄托在能不能够找某种形式恢复多边会谈,在多边会谈的框架下来寻求美朝的对话,解决现在由于卫星发射造成的危机局面。

主持人:还有报道说,日本在朝鲜卫星发射之前就已经做好了拦截的准备,也有报道说,其实朝鲜防卫省承认,如果即使卫星掉落到日本境内,也不会进行反击,您如何解读日本的这种貌似自相矛盾的讲话?

杨希雨:我是这么看,关于你说的第一部分日本的这个言论,我一直认为这个有一点炒作之嫌,这个卫星我们今天是失败了,如果卫星失败,掉到日本上空的时候,只有三个条件同时出现日本才会拦截,第一,卫星失败,第二,偏离轨道,第三,不仅偏离轨道而且是偏离到你的上空而且还掉下来,这三个条件如果凑到一起那个概率就非常低了,这么一个低概率的事情,让日本的自卫队给炒的这么高调,从计划一宣布就开始炒到现在,所以这个其实显然是有政治的考虑在里面。但是由于这种过度炒作,自然也引起社会恐慌,还有是不是要引发冲突,所以回来又进行修补,这个其实等于是说自己搬起石头打了自己脚,赶紧做修补工作。当然我必须说,任何一个周边国家这个发射确实面临着一个危险,万一坠落有可能,比如说这次很幸运,掉在了中国的江苏,大概是浙江江苏沿海和韩国南部的沿海之间,就是黄海公海海域,如果向东偏一点,就会落到韩国,向西偏一点就落到中国,这两边都是人口稠密区,哪怕进入一个小碎片也是不好的。

主持人:对日本来说可能更多的是炒作。

杨希雨:炒作,如果有资格说打掉它或者有威胁,最有资格讲话的是韩国和中国,当然我们说每个国家都有担心,包括俄罗斯说我担心他掉下来,都有担心说,但是我们看到的是,可能比较低的国家炒的反倒是最过,这个问题不能不从政治上考虑了。

主持人:朝鲜媒体报道称,韩国之所以反应非常强烈,是因为李明博政府要转移民众的视线来扭转他们不太看好的选情,您觉得朝鲜的卫星发射对韩国年底的总统大选有没有什么影响?

杨希雨:间接影响一定会有。我们都已经知道在这个月11日的韩国议会选举当中,李明博的执政党以不是特别明显的优势赢得了议会选举多数,而且在这个选举之前,大多数的观察认为,至少反对党会占到议会选举的大多数,总统选举现在这个难讲,但是现在看来议会选举反对党没有赢,所以有专家说这个与最近朝鲜挑起的危机有关系。这个也不是没有道理,韩国是这样分,保守派和进步主义派,在野党是进步主义派,这两派的政治消长往往与半岛的紧张局势有关系,紧张局势越高越强硬一点就越赢得民心,反过来如果关系缓和,紧张局势很低的时候,人们就想美帝国主义就出去了。所以这一次危机或多或少影响了韩国选举,至于你说的总统选举也有这个问题,如果这个半岛局势和南北关系持续紧张,显然保守主义政治派别会从中获利,如果缓和下来大概在野党可能胜算机会大一点,大概有这么一个相关关系。

主持人:对,由于朝鲜跟韩国纠缠不清的关系,一个国家里发生的事情可能就会对另一个国家发生一些影响,特别是朝鲜。

杨希雨:就是说朝鲜、韩国,当然从联合国角度,现在是两个成员国、两个国家,当然这两个国家本来就是被劈为两半,而且有千丝万缕联系,所以韩国对北政策什么样子,能不能赢得人心,非常大的取决于南北关系的状态,现在的状态显然使韩国的民众更多的关注安全,安全问题不成问题了就关心关系能不能更好一点。

主持人:我看朝鲜跟韩国一直还没有签署停战协定。

杨希雨:是这样的问题,当时我们牺牲几十万将士中华儿女签了一个临时停战协议,相当于停火协议,我们讲叙利亚停火,就是停火协议。我们现在说三八线,就是临时分界线,当时志愿军站在什么地方,就是朝韩分界线了,美军打到哪不能再往北了,志愿军往哪不能再往南,这个成为韩朝的分界,双方还没有结束战争状态,所以以紧张保守主义的那种要求强硬、要求保卫安全这个就占上风,如果缓和下来大家就想能不能进一步改善关系好统一。

主持人:还有一个问题是,俄罗斯对这次朝鲜发射一直持非常反对的意见,批评朝鲜说违反了联合国相关决议,俄罗斯的军方也说,如果有导弹坠落俄罗斯境内,可能的时候也会进行击落,你怎么评价俄罗斯的这个强硬态度?

杨希雨:俄罗斯的这个强硬态度基于两个原因,一,俄罗斯他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他特别看中这个位置,特别看中安理会的权威,安理会说了你不能进行与朝鲜相关的导弹发射,他居然藐视这个,他感到很恼火,他敢跳出来。还有一个反对是,朝鲜的发射,这种持续的进行与导弹技术相关的活动,其实等于在给美国找台阶,让美国的导弹防御体系进入到这个地区,这是俄罗斯真正的心腹大患,俄罗斯已经面临西线欧洲导弹防御体系,俄罗斯会第二次面临,等于腹背受敌,感到比较恼火。另外从俄罗斯的外交风格讲,他是敢说敢做的,友好归友好,不高兴照样说你。

主持人:所以从各方面来说,俄罗斯的强硬都是有道理的。

杨希雨:他是从他的安全利益出发,而且他只要有观点敢讲出来,这是一贯俄罗斯大国外交有大国的风范在里,哥们儿归哥们儿,该说你该骂你就骂,因为你踩我脚了我就骂,朋友咱们可以讲好。

主持人:在发射之前我们注意到,虽然各国的表态都很强硬,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克制的,因为他还希望朝鲜最后一刻取消发射,现在朝鲜果然已经发射了,接下来半岛的局势会不会因此发生大的变化?这期间我们国家你以为应该做哪些准备呢?

杨希雨:我想这次发射真的叫一石击起千层浪,现在不是有没有浪,而是浪有多大。我们可以想像,联合国要采取决议,美国要追加制裁,在追加制裁、裁决决议的情况下朝鲜必然会采取新的行动,这样就会形成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怎样避免这个情况中国是优先考虑的,中国肯定会加入联合国行动。

主持人:联合国会召开紧急会议?

杨希雨:中国也会加入。但是中国的立场是,联合国安理会采取的任何行动应该是有利于而是不利于后续的外交活动,因为你采取任何措施的时候,措施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但你压想解决问题,就不能把对话的大门关死,所以这个是中国的基本考虑,任何行动应该有利于为后来的外交努力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后来的对话留下一个机会之窗,这是中国要追求的和坚持的立场。

主持人:您觉得中断很久的六方会谈,会不会借助这次危机重新谈起来?

杨希雨:“危机”这个词我不知道哪位中国哲人用过来的,而这个词又是从拉丁语过来的,要不就死了,要不就转危为安了,能不能转危为机,能不能理智的克制的对待这个问题,我说留下一个对话之窗,恢复对话。比如刚才讲美朝双边对话很难恢复,但是我们能不能够聚在一起搞多边对话,而这个多边对话的进行有可能导致六方会谈恢复到轨道上来。

主持人:对,所以这一次就要看各方的反应能不能转危为机。

杨希雨:是的。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谢杨老师对我们的分析解读,下次节目再见!

杨希雨:谢谢!


编辑:陈璐标签: 访谈亮点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24小时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