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文国际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三中全会有望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2013-11-11 16:23:42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百度百家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预计会为未来几年的新改革确定基调,而且极有希望能在金融领域进行更进一步的改革。

不管是什么样的金融改革,在国家金融领域解决结构失调都将是关键问题。除利率和汇率市场化之外,重点应放在如何提高金融资源分配的效率,以及如何使实体经济获得更便利的金融支持上。

中国拥有大量的累计金融资产,但是由于结构不合理以及分配不当的问题,造成一部分金融资产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甚至出现资产闲置。

国家现行的金融体制,主要建立在银行信贷之上,对于制造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对于高科技、服务业以及中小型企业的金融支持还不够完善。由于长久以来对大型项目以及大型公司的侧重,中国银行贷款主要流入了政府资助工程、国有大型企业以及传统优势行业,而小型的、实力较弱的公司,大部分为私营企业,对金融支持十分渴望,例如大部分信贷流向房地产及政府扶持项目是中小型制造商发展疲软的因素之一。

金融产品的非理性繁荣同样“排挤”了经济实体活动。自2011年以来,社会金融规模的快速增加以及资产负债表和债券融资总额的骤升,与国家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宏观经济产出的下滑形成鲜明对比。大量的额外货币供应进入市场,但是实体经济并未获得最大份额。直接的后果是造成了工业生产、制造业投资和商品流通的疲态。与此同时,债务比例的提升以及银行的隐性不良资产同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尽管货币供应幅度增大,但是国家的货币产出效率却大幅锐减。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大量的货币供应直接降低了货币产出效率。即便一些额外货币供应流入实体经济,对实体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大小还要依赖货币流通的速度。数据分析表明,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发行的货币流通速度不断放慢,从2008年的0.63降到2012年的0.51,下降接近20%。货币流通速度越慢就意味着通货膨胀对经济产出和经济效率的影响越小。

所有这些都表明,未来金融体制的改革还应当致力于建立一个有效支撑实体经济、促进金融资源优化分配的金融体制。

一方面,国家应当稳步控制信贷规模扩张的速度,避免向依赖负债的经济方向发展。同时,应采取措施在国家金融体系内加快利率的市场化,加速证券市场的发展;为社会资本的流通提供直接便利的金融通道。另一方面,要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国家金融机构,推进金融领域改革与实体经济改革。最后,国家还应当批准成立中小型银行机构,以便为大量的中小型和微型企业服务。在很多国家,有很多专门的金融机构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中国同样需要加强科研成果的资本化,让实体经济活动接触到科研资金。原有的金融体制是建立在传统的工业经济领域,而现代的金融体制应当促进经济优化升级和工业自我革新。

中国应当把建立这样的金融体制作为战略性任务,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如财政投入、研究、信贷、融资等方面,建立一个综合性的金融体制,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和帮助。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张茉楠)

(来源:中国日报网 信莲 编辑:党超峰)

相关报道


编辑:党超峰标签: 三中全会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24小时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