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文国际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德国驻华大使:德国期待与中国新政府加深战略伙伴关系

2013-05-23 14:55:34来源:新华网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百度百家
 

  新华网: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渴望到德国学习。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很多欧洲青年人说,他们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能否请您谈谈中德人文交流方面的情况?

  施明贤:就像我刚才说的,这是非常重要的领域。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到德国学习,我估计现在有26000人左右。也有很多德国年轻人来中国的大学学习,到公司实习。我想,通过在另一个国家生活,人们会学习如何尊重差别,他们会学习对方的传统、历史、文化,这是理解和了解发展趋势的前提条件之一。

  在德国,人们看到北京、上海和广州,觉得中国已经很工业化了,已经是后现代国家了。但如果走到离大城市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你就会看到落后的山村。这样你就会明白,中国至少还需要两到三代人的时间来发展。这对于理解中国的问题和中国解决问题的努力是很重要的。

  反之亦然,我认为中国青年学生也很有必要了解德国。对于二次大战后出生的德国年轻人来说,人权是德国历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纳粹时期的德国对20世纪的人权领域做出了最大的损害,这一共识已经成了我们社会基本原则的一部分。年轻人觉得自己有义务抗争任何违反人权的行为,不管在什么地方。这并不是边缘化别国的工具,不是孤立别国或者羞辱别国的工具。我们认为这是和谐社会的基础。

  因此我认为年轻人去欧洲去德国后就可以明白,这是我们可以合作的领域。我想这种经历也是建立亲密的友谊和伙伴关系的基础。我个人相信,我们需要各种层次的合作计划,先从学校交流开始,让学生、教师和教授去大学交流。我们还需要公司方面的交流,让有技能的工人去德国公司工作一段时间,然后再返回中国,学习技术、技能,并以此进一步发展中国经济。

  我相信所有这些交流都可以帮助我们加深相互了解,建立更好的伙伴关系。

德国驻华大使:德国期待与中国新政府加深战略伙伴关系

5月13日,德国驻华大使施明贤接受新华网专访。新华网记者李欣摄

  新华网:欧洲债务危机爆发两年多后,一些国家反对紧缩政策的声音越来越大。德国是否会改变紧缩政策?

  施明贤:我想我们需要理解,欧洲的经济状况反映了这样一种需求,就是调整欧洲经济体和欧洲市场,以便适应国际市场新的要求。因此你不能仅仅关注紧缩措施,或仅仅是增长措施,他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每个经济体都需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我们需要在每个国家深化结构改革,而它们的情况都非常不同。不论是希腊、西班牙、德国或法国,还是北欧国家,我们都需要在国际市场上提高竞争力。

  德国在某种程度上很幸运,因为我们经过了两德统一。我们需要把来自东德的新借贷人统一到西德来,我们持续15年的结构改革已经结束了。我们是第一个完成这种结构改革的国家。这样使德国具有了更大的竞争力。因此我们的经济在现在很强健。

  其他国家必须通过某种方式进行类似的改革。在我们的改革方式中,增长措施是不会成功的。所以我们说,我们在欧盟的每一个伙伴都需要有意愿进行结构改革,其他欧洲人也需要团结起来。德国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因此必须承担起最大的帮助责任。我们已经在这么做了,也很高兴这样做。所以说问题的两个方面都需要落实。

  新华网:您如何看待欧洲经济发展前景?

  施明贤:我想危机结束需要几年时间,而不是几个月。我刚才说过,德国花了15年进行结构改革。我希望我们能在这个10年结束的时候走出危机,尽管各国政府都在各自工作。我也坚信,德国经济或者其他经济体都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经济不但能恢复,还能达到比以前更强大的水平。

  总策划:田舒斌 策划:刘加文 终审:李保东 主持人、编辑:林杉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报道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24小时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