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知名作家邓涛新著《山河扣问》正在当当网等各大书城处火热大卖!四十余岁的年龄本该不惑,而邓涛却有一颗要向“山河”扣问的心。在“山河”面前,作者的一颗心虔诚且充满敬畏。这部具有批判主义色彩的笔记特征的人文著作,突显了作家邓涛遣词造句的功力,在缜密的结构思维中饱含空灵之美,不仅闪烁着思想的光芒,还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在本书中,作者对个人真挚的生命体验的陈述,远远大过于评论,闪烁出独特角度的思想碎片;对历史与人文的梳理远大于空乏的审视和无力的反思,完成了对城市、乡村、生命及山水在精神层面的审美及历史文化观,也是时代镜头里关于心灵的一个焦聚.看似轻轻扣问,实则无问胜有问。虽无刻意的话题性,却语意悠远,令人无穷回味。每一篇的写法都各不相同,从中可见作者之匠心,为近年来不多见的旅游散文系列。
邓涛1971年10月17日出生在南昌市的戏剧世家,听着悠扬动听的采茶调长大的。代表作有《心匣》、《留白》、《方块砌起的墙》等。曾在2009年举办“邓涛诗歌研讨会”;2010年10月荣获南昌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滕王阁文学奖(政府奖);2011年举办“《影月东太湖》作品研讨论证会。现任南昌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特邀研究员)。
他的伯父及他的父母亲都是南昌市享有盛誉的地方戏演员,母亲还曾经获得过江西“玉茗花”戏剧奖。家庭文化的熏陶,使邓涛养成了爱学习,好读书的良好习惯。他见证了改革开放初期的繁华,也接触过社会底层的劳动者,更是逛遍了广州市区的所有书店,用阅读来充实自己在外漂泊的生活,消解生活的枯燥。他的诗被视为“一个机智的人在转动语言的魔方”,“既有一脉承袭于古典传统的意境,又有崭新现代人的思考与审美特征,所谓出古入今,自成风格”,而他的散文认为是“从指尖到灵魂的感动”,“这是事物本身的厚重,也因了邓涛这样一支生花妙笔的描绘,给我们带来了不能自抑的感动。”
山河扣问作者邓涛,字里行间,我们分明能感觉到作者的步调——轻轻地、缓缓地、试探性的,毫无嬉游者的欢跃,更无探究者的莽撞。作为一位现代书生,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秉持当代的文化意识,对社会中的种种现实问题发出自己的声音,表现出一种公共化伦理的使命感,一种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使山河扣问掷地有声。
山河扣问是一部游记散文集,记录了一位现代书生精神行走的声音。“现代书生”是作者的自称。书生,也即古代的“士”,这种自称中既包含着一种文化怀旧的情结,又意味着一种精神上的自觉承续。作者亲历祖国的山河处处,以现代书生的精神立场、人文修养、审美情趣进行眼之观,心之察,在对历史、社会、自然、人生的追问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思考,具有一定的精神个性和文化品格。
读《山河扣问》,常常因为一些精彩的语言而感到眼睛在文字间穿行的愉悦。一些平常的词语经作者的打碎变形、组合嫁接,便具有了神奇的表情达意功能。日常生活的场景在他的妙笔点化下,也生出了无限的情趣、理趣,如“风旺盛得像牛犊似的前冲后撞,小妖般的雨在进行发情前的挑逗,小船、木板和索链组合的浮桥抑制不住地摇晃在江起伏的胸脯上,雨终于放肆起来”,“海一浪一浪地翘起身来,对一座城市喋喋不休地表达深深的情感”,“人的活体习惯一个‘争’字,争地盘、争权力、争宠信、争钱财……,岂不知都在大地的掌心,揉一揉都碎成了土。” 这些场景、这些道理都很平常,但是这些富有张力的语言让你有一种新奇异样的感受,引发你的情绪波动,激活你的生命体验,这就是审美,这就是艺术的功能。艺术不能没有灵魂,没有思想,但是这思想不是直接传教的,而是要让读者“像闻到玫瑰花的香气一样感知思想”。
那我们就与作者在厚重磅礴的历史与自然面前,展开一次心灵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