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上市公司“不务正业”买理财

2013-06-03 11:08:31 来源:北青网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今年以来已有147家上市公司发布购买理财产品公告,涉及金额超过600亿元———

“不务正业”,向来是一些A股上市公司的传统;监管层去年年底放宽了上市公司资金用途,更刺激了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热情。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两市发布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空前密集,147家上市公司发布理财公告,涉及金额超过600亿元。

数据:豪掷600亿元买理财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今年以来,两市合计披露了173份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涉及147家上市公司,资金总额高达630.82亿元。其中47家公司使用了闲置募集资金或超募资金,涉及资金总额约为207.7亿元。而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两市的理财金额也才不过600亿元左右。

浏览这些理财公告可见,上市公司投资理财产品尽量选择低风险产品,“保本型”成了几乎所有参与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的标准配置。不完全统计,上市公司理财的预期收益率多集中在4%至5.5%之间。

背景:证监会政策松绑募集资金使用

2012年12月21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允许上市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需满足的条件是:安全性高、满足保本要求、产品发行主体应提供保本承诺;流动性好,不影响募集资金投资计划正常进行。比如固定收益类的国债、银行理财产品以及其他投资产品。

《指引》一经发布,上市公司以钱生钱的生财之道获得正名,本就热衷于理财的一些上市公司更加一掷千金,砸向理财市场的资金井喷。

观点:上市公司买理财产品隐含风险

业内人士称,相对于募集资金对理财产品安全性的高要求,自有资金更注重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因此,上市公司自有资金理财更青睐信托渠道。但银行理财产品本身就存在一定风险,尤其是信托产品。且目前上市企业用于理财的资金规模越来越大,占募投资金总额比例越来越高,其中的风险不能不引起重视。(齐雁冰)

编辑: 柳洪杰 标签: 理财市场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