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张逸民:经济结构转型靠消费

2013-05-24 09:00:51 来源:国际金融报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中国消费市场仍然被压抑,如何释放消费市场潜力,才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动力。”虽然目前许多机构担忧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张逸民却十分乐观。在中欧金融管理沙龙暨2013级在职金融MBA招生咨询会上,张逸民表示,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是居民的储蓄习惯,储蓄多了,消费自然就下降了。

由于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经济不景气,严重影响了外部需求,张逸民认为,出口企业面临着很大的问题,一方面出口市场疲软,另一方面国内生产成本增加,原材料、人工上涨,再加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出口企业生存非常艰难。

“中国的投资始终保持高速增长,但主要集中在固定资产领域。”张逸民进表示,如果投资基础建设,对GDP增长有好处,但如果投资产业,就会造成产能过剩。因此,未来很难靠投资拉动经济。

“经济资源是有限的,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是无限的,怎样把有限的经济资源让消费者得到更大的满足?”张逸民表示,中国一直以来的顺差也有问题,因为“顺差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其实并不是好消息,它意味着出口多而进口少,消费低于生产能力。从这个意义来说,有贸易还不如没有贸易。”“商品是我们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劳动的结晶换来的,出口行业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制造业,而制造业是拿中国的环境来换外国的钱。”

在张逸民看来:“生产出来东西但是用不掉,这就是中国的经济结构问题——内需不足。而内需不足就出口,这就是出口顺差的结构性原因。”

“内需分两块,一部分是投资,一部分是消费。投资不可谓不足,远远超过全球平均水平。而居民消费占GDP的40%不到,全球的平均数值是60%。”

他进一步强调,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是以牺牲中国的服务业发展作为前提的。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就在于发展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业、医疗、教育、旅游等,可以改变中国将来的收入结构。中国经济未来要想把消费那一块真正发展起来,一定要提高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这是大方向。

“消费如果从现在占GDP的38%能够回升至45%,甚至向国际平均的60%看齐的话,这将是一台最强大的经济发动机。”张逸民如是强调。

编辑: 陈璐 标签: 张逸民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