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财务黑洞升级 北大荒进入立案侦查阶段

2013-04-26 11:55:1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26日讯 曾经的农业第一股——北大荒(600598)因为频繁的资金拆借和经营失误,导致自2002年上市以来出现首次年度亏损。公司于4月23日发布业绩修改公告,把2012年度盈利44085万元陡变为亏损1. 9亿元左右。而公司称主要原因是子公司的拆借资金难以收回,但其背后却与拆借款投资房地产的失败和公司财务管理混乱有着密切的关系。

借款不开董事会 管理漏洞致使拆借资金难收回

根据公告披露,造成本次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北大荒旗下子公司——鑫亚经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鑫亚经贸”)因涉及账款难以追回、债务挪移、虚增利润、货物失踪等问题,计提减值准备2.65亿元。同时,另一家子公司北大荒龙垦麦芽有限公司(下称“麦芽公司”)因拆借资金难以追回、存货跌价,计提减值准备7123万元,两者减值准备总计达3.36亿元,对应的坏账总金额为8.45亿元。

其实北大荒在此前一直是捧着“金饭碗”的“包租公”。北大荒上市之前,从北大荒集团获得62.4万公顷耕地和24万公顷可耕荒地的承包经营他项权利,经营期限为50年,然后北大荒再将这些土地转包出去。随着粮价逐步上涨,“炙手可热”的东北黑土地的承包价格也水涨船高,盈利也随之翻番。

2008年,北大荒正式进入房地产领域,宣称“向高利润产业要回报,提高了公司发展潜力”。当年,北大荒以鑫亚经贸作为平台,与黑龙江红旗农场、香坊农场联手合资成立北大荒鑫都房地产公司及建筑工程公司。鑫亚经贸又出资成立了全资子公司黑龙江省岱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岱旸投资”),而岱旸投资又与其他投资方合作,出资成立乔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乔仕房产”),持股48.78%。

据2011年年报、2012年半年报显示,鑫亚经贸是北大荒近年来最大的资金拆借对象,分别借款15.55亿元和15.98亿元。鑫亚经贸在得到拆借款后又再拆借给其他公司,其中乔仕房产又是鑫亚经贸最重要的拆借对象。

去年10月29日,公司发布两条公告说明公司违规拆借情况,但出人意料的是,公司的两位独立董事对此却宣称毫不知情,并且均表示资金拆借未经过董事会审议。

公司借收购爆财务漏洞 期待靠监管层解决问题

但令人蹊跷的是,就在此前的一个月左右,北大荒刚以“0”元从全资子公司黑龙江省北大荒米业集团有限公司手中将鑫亚公司剩余51%股权全数回收,鑫亚公司由此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而正是此次股权收购带来的审计,曝光了鑫亚公司存在的各种财务黑洞。

相关领域的研究员告诉记者,现在的监管力度很大,不排除公司可能借着资产收购的由头,干脆把这些难以追讨的坏账、拆借资金等问题一次性爆出来,通过市场监管来帮助解决。

而从信永中和给公司出具的年审报告来看,北大荒财务黑洞远比此前媒体曝光出来的更加严重,在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其他应收款年末余额中,有69375万元属于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借款,对此计提了13636万元的坏账准备;此外尚有39634.54万元的应收账款计提了13017.20万元坏账准备。

此前,公司仅在减值公告中指出子公司存在13347万元的应收账款坏账计提和6156万元房地产拆借资金坏账计提。除此之外,公司部分原始财务凭据也存在问题,其中6315万元预付账款、其他应收账款未能取得对方单位的回函,2981万元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尚未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未来能否抵扣存在不确定性。

事实上,公司管理混乱早有预兆。去年,北大荒曾因违规拆借陷入舆论的风波,并遭到上交所的谴责。据了解,北大荒自2011年8月3日至2012年1月12日期间,累计对外拆借资金9.76亿元,而该笔资金拆借事项直至2012年9月12日才予以披露,严重违反了《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

面对迟迟无法回收的巨额拆借资金,北大荒已经聘请律师走入立案程序。4月25日,北大荒董秘史晓丹在电话中告诉21世纪经济报记者,“我现在正在交易所汇报情况,现在不方便回头再说。”而当被追问其汇报情况是否跟公司拆借资金事件及财务黑洞有关时,史晓丹则表示,“不仅仅是这些(情况)。”

编辑: 柳洪杰 标签: 鑫亚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