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4日闭幕,稳中求进成为来年中国经济发展总基调。方向定,任务明: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楼市调控不动摇、完善结构性减税、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
稳政策,应对复杂局势
“推动明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
当前,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和美国经济陷入高失业、高负债的困境,世界经济前景低迷。国内中小企业经营出现困难,经济增速逐季回落。
“在如此复杂的形势下,要努力保持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良好态势,所以要‘稳’。同时,也要利用环境变化带来的倒逼机制推动结构调整、深化改革,最终让百姓享受到更多发展实惠,这是‘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分析认为。
这次会议明确指出,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外需变化我们难以左右,今后中国经济的发展,要更加立足国内需求,要更加突出结构调整,要更加依靠改革创新,要更加重视改善民生,这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指出。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这里的“稳”有三重含义,即经济平稳、物价平稳、心理平稳。稳健的货币政策可以促减税、促消费、促投资,防止经济大起大落,同时,加强农产品的管理和流通,也有助于稳定通胀预期和民众心理。
稳增长,防止经济失速
在内外因素作用下,中国经济增速已从今年一季度的9.7%回落到三季度的9.1%,外界对中国经济增速“失速”的担忧再起。
这次会议在提出明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时,第一条就是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统筹处理速度、结构、物价三者关系。会议指出,稳增长,就是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努力克服国内外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及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中国经济增速在回落,增速适度回落是我们期望的。但要防止经济增速回落过快,引发就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所以要稳住经济增长。”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指出。
会议提出,明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货币政策要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
“积极财政政策赋予了新的内涵,更加注重结构性减税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货币政策虽方向不变,但将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中小企业、在建项目等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王一鸣分析认为。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李义平指出,结构性减税将主要面向中小企业、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税收部门也应转变观念,服务于整体经济。“减少中小企业税负,有利于经济增长。而减少老百姓的税负,可以让老百姓有钱敢于消费。”李义平说。
赵锡军认为,明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货币政策在稳健前提下的微调或更加频繁。微调意味着明年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定,但会相对宽松。李义平表示,通胀形势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放缓为微调提供了空间,而中小企业资金短缺加重了微调的紧迫性。
货币政策“稳”字不变,但政策侧重点与今年相比略有所变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如果说今年的‘稳健’重点是为了抑制通胀,那么2012年的稳健可能更多是推动结构调整,维持经济的平稳增长,不出现大起大落。”
综观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十八字无疑将成为明年中国经济“主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认为,明年“稳增长”会比其他政策如“控物价”排在更加优先的位置上。因此,今后一段时间宏观调控的基调应该致力于在保持经济增长与控制物价上涨之间寻求适当的平衡,从而达到稳中求进的目标。
控物价,防止价格出现反弹
稳物价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11月份4.2%的CPI同比涨幅,比上月回落1.3个百分点,比年中峰值回落了2.3个百分点。价格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百姓感受来看,物价仍居高位。
这次会议分析认为,当前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会议在部署明年工作时明确提出要“控物价”,就是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价格走势出现反弹。
虽然近期价格涨幅有所回落,但物价总水平仍处高位,低收入群体生活压力较大。加上国内劳动力、资源等价格上涨形成的成本推动因素,以及欧美国家新一轮货币量化宽松政策的不确定性,未来价格走势不容乐观。王一鸣指出,当前通胀压力主要集中在成本推动的价格上涨,以及输入性通胀的不确定性上。
稳定物价的基础是发展生产、保证供应。这次会议强调,明年要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要落实好“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调结构,力推发展方式转变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有目共睹,危机背后蕴含的机遇如何抓住?
这次会议明确提出,充分认识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发展带来的机遇和风险,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会议强调,必须继续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决定着中国经济能否在阴霾的国际环境中突围,也决定着中国能否在新一轮国际产业格局调整中占据先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姚景源认为,中国这样的经济大国,不能把经济发展的希望长期寄托在外需上。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远未完成,蕴含的内需潜力惊人。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有序的市场是放心消费的前提。这次会议提出,要合理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要坚决打击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行为。
会议还提出,明年要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壮大文化产业等。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要合理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拓宽和开发消费领域。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
惠民生,提高发展包容性
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经济形势越复杂,保障和改善民生越重要。
这次会议提出,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会议强调,惠民生,就是把保障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解决紧迫性问题,切实办成一些让人民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好事实事。
胡耀辉是在重庆工作的一名大学毕业生,毕业5年搬了5次家。今年春节过后,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递交了保障房申请,结果被摇中。现在,他家门口就有轻轨和公交。
这次会议提出,要抓好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建设、运营、管理工作,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众、新就业职工、农民工住房困难。会议还要求,增加教育投入,完善社保体系,重视农民工在城镇的工作生活问题,继续做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等。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晋斌认为,“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是协调发展的,这样才能提高发展的包容性,让老百姓分享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
不动摇,楼市调控继续从严
今年以来,由于实施严厉的调控政策,高企的房价终于开始出现松动的迹象,而明年调控政策是否将会有所放松也成为了大家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
对于这一问题,会议提出,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扩大有效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会议提出,明年还将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
李义平表示,实行房地产调控至今,房价下降并不明显,调控政策效果显现仍需时日,现在是调控的关键时期,未来房地产调控仍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
河南省经济学会副会长、郑州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杜书云认为,限购令在短期内不会取消。“即便限购令取消,对房产税的推行也会接棒。”她补充道。杜书云判断,明年房价将会整体呈现“软着陆”态势。“将这个行业的泡沫慢慢挤出,这也是宏观政策的本意之所在。”她说。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确保房价回归合理水平。对此,赵锡军指出,最根本的是要让百姓住的起房子,通过买或租能够负担的起,这才能算是一个合理的水平。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蒋选认为,如果房价不能回归合理水平,那么民众的大量消费潜力都将受到抑制,这是内需不振的一大重要原因,必然阻碍调结构的推进,抑制经济的长远发展。本报综合新华社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