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形势、政策动向主导后市
“9月份以来市场的下挫与下半年8月初的下跌动因基本一致,都属于经济疲弱态势下的商品价格‘挤泡沫’。”澳新银行大宗商品研究亚洲总监诸蜀宁认为,经历两轮下挫后,国际油价已较前期高点下跌近20%,与工业金属龙头期铜的跌幅基本相当,目前的价格已更多地反映了市场对经济增速放缓的预期。
“但目前价格并未充分反映‘二次衰退’的预期。”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欧洲债务危机使得投资者担忧银行再受冲击,尽管随着恐慌情绪逐渐得到释放,目前一些商品显示出短暂企稳迹象,但市场的跌势很可能并未终结。“如果‘二次衰退’成为现实,商品价格不可避免会受到影响而继续下挫。”一些分析人士预计。
实际上,一些乐观的机构也认为风险明显上升。高盛对过去150年全球经济的研究发现,到目前,欧洲和美国的走势都与经济停滞的典型增长路径相符,发达市场出现停滞的可能性达到40%。“我们面临的可能不是经济再度大幅收缩而是经济长时间停滞不前。”高盛警告称。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专家陈克新说,欧洲债务危机的解决也面临不确定性,到目前依然不能排除出现欧元解体这样最糟糕的情况,一旦欧元陷入崩溃,必将对市场的风险情绪以及实体经济产生影响,进而波及大宗商品的需求。
不过陈克新也指出,如果欧元出现最糟糕的情况,各国很可能不得不再次联手救市,对于大宗商品而言,届时市场的主导将逐渐由债务危机引发的恐慌性担忧转到货币的竞争性贬值,进而推动大宗商品呈现出“近弱远强”的格局。“当前市场最迷茫的还是经济形势以及各国应对政策的动向,商品价格的走势也取决于其走向。”众多业内人士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