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市财政收入超任务33亿元,这笔钱怎么花的?昨日,市财政局称,这笔钱全部用于民生,仅投入城乡医疗改革的资金就达亿元。据悉,一般超收资金要第二年才能使用,但我市已提前半年用于民生。
“自今年开始,我市财政收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市财政局局长刘伟表示,我市上半年的税收增幅达49.2%,财政总收入1317.8亿元,超任务33亿元。
这33亿元怎么花?市财政预算处处长郑钢介绍,主要用于推动创业就业、促进社会事业、保障群众生活和改善城市环境4个方面(详见附表)。
“我市的税收收入低于全国平均5个百分点。”刘伟说,重庆企业的平均税负率在13%左右,比全国平均税负率低5%。我市企业税负较低,得益于西部大开发的所得税优惠政策,重庆的所得税税率为15%,而一般所得税税率为25%。同时,我市上半年还拿出50亿元,回馈企业。
刘伟表示,我市税收收入大幅度增加,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首先是新产业的发展,比如笔记本电脑产业上半年创造税收约30亿元。其次,对预征的土地增值税清算。第三,一些去年的税收留到今年收取。
33亿花在这些地方
9.5亿 支持笔记本电脑基地建设、扶持微企发展,促进创业就业。
7.9亿 用于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仅城乡合作医疗改革就投入1亿元。
6.6亿 用于储备和调运粮、油、煤、电,仅花在粮油方面的资金就达1亿元,煤电方面支出达2亿元。
9亿 用于修道路、建公园等改善城市环境的项目。
相关新闻
借财政转移支付缩小区域差距
华龙网讯(记者薛哲实习生黄俊)按照市委三届九次全委会的目标,到2015年,我市“一圈”和“两翼”的发展差距要缩小到2:1左右。昨日,市财政局称,将通过多种方式优化转移支付手段,缩小区域差距。
市财政局表示,在财政收入分配上,要优化均衡性转移支付,统筹考虑各区县标准收支,调节区域间财力差距,到2015年,将按财政供养人口计算的人均财力差距缩小到1.5:1。
同时,财政资金的分配将与激励制度挂钩,“造血”强的区县,才能得到更多财政资金支持。到2015年,将“圈翼”人均一般预算收入差距缩小到2.5:1。
财政转移支付将把生态环境纳入资金分配的考虑范畴。引导资源有限、生态脆弱的库区区县和贫困地区,不用为了保运转、保吃饭盲目上项目、挖税收。到2015年,区县财政供养人口人均财力最低提高到10万元以上,相当于人均每年提高1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