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顾客在苏州观前街一金店内选购黄金首饰。本报记者 王建康/摄
“黄金价格就像镜子,或者说一种心理指数,反照世界的经济情况和人们对世界经济的信心。所以,它的价格所反映的已不完全是它的基本面”
8月8日,黑色星期一,美国评级调降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全球期货中心――芝加哥市中心的“华丽一英里”上依旧摩肩接踵、游人如织。上周末,市中心格兰特公园刚刚举行过三天三夜的露天音乐节,吸引多达27万人参加,空气中仍弥漫着浓郁的狂欢气息。
然而,当天全球金融市场却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继5日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后,标准普尔又马不停蹄将美国贷款抵押融资公司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评级由AAA下调至AA+。
酝酿了60多小时的全球性恐慌情绪急剧膨胀,作为避险天堂的国际金市8日开盘后快速冲破1700美元的天花板,再创历史新高,盘中涨幅一度超过70美元。
尽管从芝加哥街头游客的脸上,似乎感觉不到全球股市、原油期货和大宗商品价格一泻千里的恐慌和许多一夜间财富严重缩水乃至倾家荡产的投资者和投机者的绝望,但在当地最畅销的《芝加哥论坛报》上经常占据大幅版面的“黄金回收零售”广告以及各大黄金回收零售公司空前火爆的生意,些许透露出“后危机时代”失去安全感的美国人对财富保值的渴望。
信心不在,只剩黄金
今年4月下旬,黄金价格突破1500美元/盎司的重要心理关口,本报记者曾驱车前往位于芝加哥西南郊区专门从事贵金属零售与回收业务的芝加哥硬币公司,亲眼目睹柜台前排起长队的火热场面。当时,公司合伙人比尔・伯德告诉记者,这是他入行30年来第二次看到如此疯狂的景象,上一次还是1980年。
9日,这位满头银发的资深金属专家激动地对记者说,入行30年未见的火爆行情这几个月中频频出现――美国债务评级调降的第二天,店外排满了满脸焦虑的人,他们上周五看到美国国债“无风险”神话随评级下调而破灭的新闻后,周六一早便去银行取出部分存款,前来买金,全然不顾黄金价格已经较去年同期上涨40%,国际金价已跃升至1650美元/盎司上方。短短一天这家公司就卖出100盎司黄金,而平常日均销售量仅20盎司,更为罕见的是,这家公司的公众黄金回收量当天为零。
伯德表示,近年来,他的顾客群不断扩大,社会阶层越来越广泛,其中占主导的中上阶层顾客通常有部分剩余财富可以投资。近几年美联储推行的弱势美元政策和日益膨胀的通胀压力,令他们不得不选择黄金等传统避险工具。
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形势每况愈下正在逐渐侵蚀普通美国人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徘徊在被裁员和减薪的边缘。8日、9日,伯德的公司陆续迎来一些变卖黄金的顾客,他们翻箱倒柜找出1、2个金币或取下金耳环来应付累积账单。
2011年,虽然“黄金的穷表亲”白银看似遮盖了维持“十年大牛市”的黄金的不少光彩,甚至接连出现“论投资回报,真金抵不过白银”、“炒金不如炒银”的慨叹。但5月初,白银的牛市戛然而止,国际金价在下挫震荡与创新高的交错行情中蹒跚走来,将一路上不绝于耳的“拐点论”甩至身后,并在7月出现40年来最长的连续10个交易日的上涨走势。
截至8日,国际金价年内涨幅已达21%。同时,高盛集团也将黄金6个月和1年的目标价分别调高至1730美元/盎司和1860美元/盎司。据摩根大通最新预测,今年年末黄金价格将达到2500美元/盎司。
正如芝加哥期权交易所董事总经理郑学勤说到,“黄金价格就像镜子,或者说一种心理指数,反照世界的经济情况和人们对世界经济的信心。所以,它的价格所反映的已不完全是它的基本面。”当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前景和货币体系秩序的信心面临崩溃边缘时,黄金已成为对冲风险、寻求保值的一根重要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