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财经|中国经济|股市基金|经济数据|分析评论|房产动态|消费旅游|保险|理财|
  精彩推荐 50勇士临危坚守核电站 承受大量辐射性命堪忧|意总理被指去年与少女发生13次有偿性关系|唱诗班营造传统气氛 威廉婚礼配乐拒绝歌星|
财经>资讯抢鲜报
央行调查:经济运行总体向好 通胀预期有所缓解
2011-03-17 09:50:00      来源:金融时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调查问卷表明,本季度银行贷款需求指数为85.2%,连续两个季度攀升,这表明当前经济有进一步活跃的迹象。

  此外,预计在通胀压力依旧不减态势下,居民在进行常规性储蓄的同时,对个人资产保值增值也存有较强烈的要求。下阶段应进一步采取措施,进一步丰富居民投资渠道,满足通胀形势下居民的合理需求。

  央行日前公布的今年一季度全国银行家、企业家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本季度银行家宏观经济信心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回升,居民对物价满意度缓和,未来物价上涨预期减弱。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综合这些指标来看,当前我国经济总体运行良好,自去年底以来的一系列稳物价的措施和政策已初显效果,居民通胀预期缓解;下一步仍需继续做好应对通胀工作,积极采取措施不断丰富投资品种,有效引导消费,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经济形势总体向好

  来自华安证券的分析人士表示,从市场需求预期指数和国内订单预期指数增幅均较上季度有所提升,出口订单预期指数自2010年二季度以来首次回升等情况来看,当前我国经济企稳向好的态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市场微观主体的活跃度有所保持,企业对未来市场预期较为乐观。

  来自银行家的反馈也与企业家一致。对当前宏观经济判断,认为“正常”的银行家升至51.6%,比上季度提高0.9个百分点;对下季度经济运行走势,近六成银行家认为下季度“正常”;本季度银行家宏观经济信心指数回升至55.3%,比上季提高1.9个百分点。

  上述分析人士进一步表示,本季度银行贷款需求指数为85.2%,连续两个季度攀升。这表明当前经济有进一步活跃的迹象。而从制造业贷款需求和经营周转贷款需求有所提高的情况来看,资金仍在有序进入生产领域。国家前期各项政策倾向也在银行贷款需求指数上有所体现,如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指数有所提高。

  调查中,银行家对货币政策的感受和关注引人注目。本季度银行家选择货币政策“适度”的占比回落至39.4%,较上季度降低了13个百分点;对下季度货币政策66.1%预期“趋紧”,较上季度大幅提高15.8个百分点。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银行家们有这样的感受与货币政策从应对危机时的适度宽松转向稳健有关。在今年管理通胀被列为宏观调控首要任务以及M2增长16%的目标确立态势下,银行家们对下季度‘趋紧’存有预期。”

  通胀预期有所稳定

  本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中最引人注意的莫过于“居民对物价满意度有所缓和,对未来物价上涨预期减弱”这一现象。

  实际上,自去年10月CPI达到4.4%以来,4%以上的CPI数据已经连续保持了几个月。从今年1月和2月CPI增长均未破“5”的情况看,前期为应对高企的通胀压力而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已取得一定成效。

  对于“居民认为目前房价过高,对调控效果不乐观”这一调查结果,来自工行的分析人士认为,自去年房地产“国十条”颁布后,中央和各地相关政策多管齐下,力求在促进各地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将房价保持在合理水平上。然而,一线城市受购房刚性需求、土地资源有限以及城市化进程推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房价并未出现明显回落,这是居民普遍认为依然过高的重要原因。

  而对于房价未来走势,受国家近期保持房地产调控态度坚决及各项政策相继出台的影响,三成多居民预测房价将“保持稳定”,而有30%的居民持“上升”预期。“虽然预期上涨的比例仍不低,但是与去年调查结果相比有所下降,这表明涨价预期正在逐渐得以缓解。”信达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黄祥斌表示,在房地产调控过程中,有效抑制投机性需求,打破涨价预期是很重要的,这有利于引导市场走向理性判断。

  投资消费仍需拉动

  央行本季度调查还显示,消费意愿降至1999年来最低。在各类消费中,居民购车仍为主要消费热点,其他消费意愿不旺。在各主要投资方式中,选择“房地产投资”的居民达25.1%,仍为居民投资首选。其他依次为“基金理财产品”、“股票投资”,前者比上年末增加1.5个百分点,后者减少1.2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就此表示,预计在通胀压力依旧不减态势下,居民在进行常规性储蓄的同时,对个人资产保值增值也存有较强烈的要求。下阶段应进一步采取措施,进一步丰富居民投资渠道,满足通胀形势下居民的合理需求。

  此外,还需积极有效地启动消费。促进消费有助于拉动经济增长,也有助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当前除了改善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外,还应消除和减少导致消费意愿下降的因素,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改善居民消费预期。为促进未来经济增长周期消费需求的扩张乃至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协调快速发展,要加快建立和健全个人信用制度,鼓励消费信贷健康发展。

  <作者>=记者 牛娟娟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八个症状显示你被辐射了
福岛核电站泄漏出的少量放射性物质已经因天气原因远离人群,但我们还是预防为妙。 >> 详细

论坛
高清:日本的抗震房屋
在日本,建造房屋多采用木结构及轻钢结构,这种抗震模式为重建家园提供了很好的样板。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