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外棉上周末表现相对抗跌,但在日本地震引发的资金避险情绪进一步升温带动下,郑棉周一开盘短暂上冲后,随即下跌,远月一度逼近7%跌停,主力9月合约跌破3万关口。郑棉收盘前减仓小幅回升,但依然难掩疲态,市场单日成交量达到去年11月25日以来高点,持仓呈现先增后减。
郑棉昨日的下跌,离不开阶段性的市场整体氛围打压。尤其是去年以来涨幅较大的品种,如天胶、棉花以及白糖,在遭遇突发性因素打压下,行情下探过程中再次上演领跌的角色。不过,国内期棉高位盘整下滑的走势中,已凸现了基本面不济的格局:供应阶段性相对宽松,下游产成品纱的销售不佳等,均对市场构成强大的上行阻力。而日本地震所引发的资金避险需求,更是充当了下跌的导火索。
从阶段性现货供应角度来看,尽管2月份中国进口棉下滑至18万吨,但3月份预计维持较高的外棉到港量,国内地产棉现货目前更是销售困难,加剧了各方对现货短期相对悲观的看法;需求方面,目前纺纱企业产成品库存压力渐趋增大,资金链也再次陷入偏紧局面。另外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2月份纺织服装出口额环比大幅下滑50%。一旦这种出口形势在接下来的3月份、4月份呈现连续缩减格局,势必影响上游行业。随着时间推移,现货商能否继续坚定高棉价姿态,将可能面临双重考验。中国市场因素在国际棉市年度后期愈发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