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财经|中国经济|股市基金|经济数据|分析评论|房产动态|消费旅游|保险|理财|
  精彩推荐 中日岩手县联合救援 外国灾难电影被禁播|日本三座小城灾后基本消失 伤亡失踪者达数万|印度成世界武器第一大进口国 美出口仍居首位|
财经>资讯抢鲜报
“三包”政策有望出台 进入实施仍临“五大难题”
2011-03-15 08:37:0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有业内分析人士表示,由于前期更多考虑到照顾汽车行业的发展,因此“三包”政策出台已被拖延了6年时间。而资深消费维权专家强调称,出台汽车“三包”的相关规定无疑是促进中国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好事,希望这一政策不要向某个利益相关方倾斜,而是应该实现消费者和汽车生产厂商的双赢。

今年1月,国内汽车厂家纷纷收到国家质检总局发2011版《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草案)》(以下简称汽车 “三包”规定草案),这被外界解读为汽车“三包”出台进入倒计时。

去年年底,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产品三处处长谢鹏鸿在公开场合表示,汽车“三包”政策已进入可操作细则规范的阶段,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出台。3月3日,记者致电谢处长咨询有关汽车“三包”政策出台进程,谢处长未透露进一步细节。

尽管2011版汽车“三包”规定草案比2004版增加了操作细节规范,众多汽车厂家和专家对政策出台并不乐观,认为进入实施仍临“五大难题”。

出台“前夜”车企被私下征集意见

一份2011版汽车“三包”规定的草案已经于今年1月份由国家质检总局送到国内汽车制造商手中征求意见,而这也是在时隔6年之后国家有关部门再次对汽车“三包”规定草案征求意见,因此也被解读为相关规定或许即将进入实施前夜。

1月中旬,河南省质监局组织省内汽车企业参加汽车“三包”草案征求意见讨论会,宇通汽车、郑州日产、海马汽车和部分4S店等省内主流汽车相关企业参加了讨论会。

一位与会整车企业人士对记者透露,“2011版汽车‘三包’规定草案比2004版改进很多,主要规范了在退车和换车上的操作,但我们对部分退车条款仍有异议。”

“比如补偿车主相关损失,为车主提供代步工具,参会汽车企业普遍不赞同这样的条款。退车和换车都应该规定得再细些,我们建议国家尽快出台具体细则规定,比如什么情况下可以退车,什么情况下可以换车,让汽车‘三包’政策更具操作性。”这位与会人士表示。

根据流程,地方质检局将收集意见提交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将会根据意见修改汽车“三包”规定草案,这次汽车“三包”政策能否顺利出台仍存变数。

上述人士认为,“其实,汽车企业对汽车‘三包’政策出台的时间并不在意,在意的是部分条款和配套政策以及细则,比如两家吵架是否该请个‘裁判员’,这个‘裁判员’要具有怎样的资历。如果配套政策跟不上,相关规定出来恐怕只会加大汽车企业和消费者的矛盾。”

上述人士的这一担忧也许不无道理,汽车“三包”政策草案在2004年公布之后,进一步的推进行动进展迟缓,6年时间过去了,期待已久的汽车“三包”仍在“襁褓”之中。

近期汽车“三包”政策再次成为热门话题与官方的再次发言有关。去年年底,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产品三处处长谢鹏鸿在公开场合表示,汽车“三包”政策已经进入深入研讨并着手制定可操作细则规范的阶段,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出台。

一位接近国家质检总局的消息人士对媒体记者透露,目前国内汽车生产企业都已接到国家质检总局下发的汽车“三包”规定征求意见稿,并将作为今年全国“两会”上讨论的议题,正式出台时间并非谢鹏鸿透露的今年上半年,而很可能是今年8月。

记者为此致电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办公室和谢鹏鸿处长,均未获得进一步消息。不过,汽车企业和专家对政策出台的时间并不乐观。上述与会人士表示,“很多工作都要做,现在还没完成,今年年内可以公布定稿就算不错了。”

利益博弈政策应实现消费者厂商共赢

有行业内部人士认为,相比6年前,汽车“三包”政策出台的时机已经成熟,依据是中国迅速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国,国产汽车质与量的平衡发展成为消费者最突出的需求,出台“三包”规定是大势所趋。

该人士表示,2000多万辆的产能释放,汽车品质能否同步发展值得业界探索。最近一两年,国内外品牌此起彼伏的召回事件,已对汽车质与量的平衡敲响了警钟。

上海市汽车销售行业协会专家组成员徐宪成对 记者表示,“不能以汽车销量的标准来判断汽车‘三包’政策出台的时机,要考虑国家对汽车‘三包’政策的配套措施是否已经做好了。”

在徐宪成看来,汽车“三包”政策不能成为扶持行业成长的工具,而是要成为维护汽车消费者权益的工具。不过,汽车“三包”政策迟迟未出台在客观上或许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有一定助益。

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吴冬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汽车‘三包’政策是由国家有关部门主导制定的,而这些部门制定政策时往往过多站在了照顾行业发展的角度,而忽略了消费者的利益,这也导致了汽车‘三包’政策出台已被拖延了6年时间。”

一位汽车行业人士认同吴冬律师的观点,他说,“假如2005年就出台汽车‘三包’政策法规,相信很多汽车企业是承担不起的,国内自主品牌企业存活不了几家,对整个利润很薄的汽车供应链都是一个严重打击。”

他认为,“相对于6年前,现在汽车‘三包’时机更为成熟,6年前汽车还是奢侈品消费的范畴,现在普通大众都可以购买得起汽车,汽车开始成为大众消费品,因此汽车‘三包’政策出台很有必要。”

有媒体记者采访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资深消费维权专家武高汉时,武曾表露这样的观点:汽车“三包”规定即将出台无疑是促进中国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好事,只是希望这一政策不要向某个利益相关方倾斜,应该实现消费者和汽车生产厂商的双赢局面。

记者向郑州日产和上汽通用五菱咨询汽车 “三包”政策带来的压力,郑州日产负责售后的负责人表示,“汽车‘三包’政策对整个行业还是有一定冲击力,但普通汽车企业完全可以应对。”

上汽通用五菱总经理办公室公共关系科经理梁哓冬对记者表示,“汽车‘三包’政策短期会对企业管理带来一定压力,也会对汽车供应链系统造成比较大的压力,但并不会存在长期的负面影响,而是有利于提升汽车质量的整体水平。”

“五大难题”公正权威的“裁判员”角色难演

尽管汽车行业可以吸收来自“三包”政策带来的压力,不过汽车“三包”政策一旦进入实施仍将面临“五大难题”。

徐宪成在与记者讨论时说,“从汽车销售环节看,汽车已经实施保修,比如对发动机和变速箱都有保修期,对部分零部件也有保质期,问题主要集中在退车和换车上。”

对经销商和消费者来说,退车和换车中间要面临四大难题:一是保险问题,购车就要上保险,退车和换车了就要退保险和换保险,保险公司环节是否行得通?二是发票问题,经销商账务项目上该怎么走?三是汽车购置税问题,国家税务部门是否允许给退车进行退税?四是经销商经销权限,换回来或退回来的汽车就是二手汽车,经销商是否可以出售二手车?

除此四大难题之外,第五个难题就是“裁判员”问题,也就是公正权威的汽车质量技术鉴定中心,这点将在汽车“三包”政策实施中扮演关键角色。

徐宪成和吴冬律师在汽车质量问题上的观点就有交锋。徐宪成根据自己的经历向记者说,有数据显示,90%的汽车质量问题都是汽车车主使用不当造成,这与中国汽车消费者都是第一次购车有关。“目前只有30%的消费者是第二次购车,70%仍然是第一次购车,他们对汽车的使用和保养并不熟悉。”

但经历过多例汽车质量官司的吴冬律师却认为,“很多汽车的确存在质量问题,汽车缺陷分质量缺陷、设计缺陷和说明缺陷,有些说明书让消费者很难理解,以至于使用过程中会出现问题。”

不过,地方上拥有的汽车质量鉴定中心数量仍屈指可数,要建立这样的质量技术鉴定中投资也会很大。郑州日产售后负责人表示,“‘裁判员’对汽车‘三包’实施非常重要,但这样的机构太少了,投资和维护成本都会很高,一般说汽车整车企业有资格做这样的鉴定,但往往只会代表自己的利益。”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揭秘德国鸡33天速成内幕
在养殖行业内,没有哪一种动物会像鸡一样,在规模化生产的铁蹄之下遭受如此的压榨。 >> 详细

论坛
震撼人心的日常摄影作品
拍摄日常生活中惊艳的照片殊为不易,不仅需要完美的时机,还要关注光线、饱和度……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