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河申遗,不得不关注的是运河沿岸的环境问题,在济宁段运河的10个县市区都有着煤炭、化工、造纸、航运企业,今天就让我们跟随2010年中国大运河申遗新闻调查团,探访运河沿岸的这些企业是如何做好环境治理,保护运河,支持申遗的。
(1)太阳纸业:保护环境 发展生态经济
14日下午,当新闻调查团一行50于人走进兖州太阳纸业时,大家都被眼前现代化的生产线和治污工程给震撼了,而据太阳纸业的宣传部长王峰介绍,把污染治理当做企业的生命工程来抓,保护环境,是太阳纸业的社会使命。
太阳纸业位于大运河支流泗河的岸边,简单地说,污水处理的情况就会直接影响泗河的水质和沿岸的植被等生态环境,而近年来,该企业加大投入,紧抓污水治理,有效地保护了周边的环境。
记者们站在污水处理厂的水池上,听着企业负责人这样描述污水处理的过程:南厂区的污水用涵管调到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后用涵管调到距离企业11.7公里的氧化塘,通过氧化塘的生物和物理降解后,再用涵管和泵站提升,进入杨家河生物降解后,供给兖州市区用于景观和绿化用水。经过这样的处理后COD浓度稳定达到50毫克/升左右,这些水再经回收成为北厂的生产用水。
据了解,“十五”期间,太阳纸业累计投入7亿多元用于节能技术改造和环保工程建设,把环保节能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紧密结合,形成了“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利用模式,实现了生产经营和节约资源的“双赢”。
目前,该企业的污水回用率达到85%以上。包装纸板吨纸耗清水由原来的73立方米降低到10立方米以下,文化用纸吨纸耗清水有45立方米降低到15立方米,分别比外省平均水平低7立方米和10立方米。高档信息用纸耗清水降低到7立方米以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仅此一项每年节水近1200万立方米。同时,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由2001年的940千克标准煤降低到目前的512千克标准煤,吨纸平均耗电由2001年的917.37Kwh降低到目前的630Kwh。
巨大的效益还表现在污水排放的总量与产量的比值上,2003年之前,太阳纸业年产量只有30万吨,日排污水11万立方米,现在产量达到150万吨,日排污水却降到7万立方米;2003年前,企业COD年排放总量高达7800吨,现在只有1800吨,比政府要求的3700吨低了一半多。
另据了解,多年来,太阳纸业大力发展林纸一体化工程,打造绿色生态经济带,10年来辐射带动周边地区造林5万亩。
太阳纸业在治污排放达标的基础上,从根本上解决环保问题。他们聘请专家进行三倍体毛白杨的种苗培育、科研开发与推广利用。2000年10月起,在企业所在的兖州市新兖镇、兴隆庄镇等地建成4800亩育苗繁育基地。此外,通过合作、协作、租地建设自营林等形式,发展造林示范点4处,造林面积近5万亩。为形成毛白杨速生林规模优势,太阳纸业把造纸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产增收有机结合,先后与3000多户农民签订造林及木材保护价收购合同,由公证处公证,保证砍伐时按合同价收购,调动了农民的种树积极性。去年,农户栽植达20万余亩,现已辐射到济宁、汶上、邹城等县市区,实现绿色纸业、生态环境、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
正因为太阳纸业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该企业连续四年荣登中国最具生命力百强企业榜,在行业内率先通过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食品安全、森林监管链五大体系认证,迅速成长为世界级的高档制品制造商。2010年,集团销售收入可突破200亿元,利税突破20亿元。到“十二五”末,集团浆纸产能将突破700万吨,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建成主业突出、多元发展、绿色环保、管理规范、持续发展的知名造纸强企,实现从生产基地向产业基地、从资产运营想品牌经营的转变跨越,为民族造纸工业发展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