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权力竞争”暗流涌动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集体倾向诱导货币贬值,但世界货币战线既表现了“货币贬值竞争”态势,又隐含着“货币权力竞争”的暗流。国际货币的力学关系正发生激烈的结构性变化。
首先,美国一面积极主导全球金融监管改革,一面全力落实“出口倍增计划”,在政策姿态上,既表现出广泛的国际协调性,又呈现罕见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体现在具体政策上,一方面,美国积极采取财政健全化政策,缩小财政赤字规模,另一方面,美联储又通过渲染美国经济存在下滑风险,给市场留下可能进一步放宽金融政策的印象,以诱导美元贬值。例如,面对8月美国债的集中偿还期,美联储主席在国会公开表示,美国经济存在“异常的不确定性”,此后,美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也决定美联储将扩张并长期持有美国债,走积极的“货币总量放宽政策”,借用金融政策手段,追求美元贬值目标。进入10月后,市场对美联储的宽松政策预期加强,尤其是普遍预期11月初,美联储将进一步放松金融政策,加速美元贬值。
其次,作为世界经济的强国,日本货币当局连续表现“政策反常”,制造“市场惊讶”,挑起“货币贬值竞争”。如9月15日,日本财务省和央行一反常态,重拾封闭了六年半的外汇干预手段,在一个交易日抛出2万亿日元,回购美元,联手操纵日元美元汇率,引起全球外汇市场混乱;10月5日,日本央行再次出人意料地宣布回归“零利率政策”,扩大国债、资产担保证券购买量,增加央行资产规模,并在时间轴上设定了“物价上涨率达1%的指标”,即央行政策委员会一致确认“物价上涨”后方停止“零利率政策”。而早在2006年7月,日本央行放弃零利率政策时,时任央行总裁福井俊彦曾表示,“除非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否则不会恢复零利率”。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执行事实上的零利率政策,日本仍未视为“天翻地覆的变化”来临,刻意保留了0.1%的“非零利率”。如今,在日本经济呈明显复苏前提下,日本反而回归零利率政策,其背后的玄妙不能不令市场生疑。这种玄妙事实上也被认为是日本央行调整金融政策后日元反而升值的市场动因之一。
其三,看欧洲央行的政策动向。在美日调整金融政策,利用市场对话机制加速货币贬值竞争的同时,欧洲央行却坚持维持现有利率不变。近期,欧盟委员会还推出了在欧洲市场单独强化对冲基金管理的政策。欧洲债务危机后,由于压缩支出的财政健全化政策成为欧元区的共同目标,金融政策成为支撑欧洲经济复苏的唯一政策。但面对美国经济的“异常不确定”,中国等新兴国经济的软着陆,世界经济表现“罕见的不确定性”,欧洲央行坚持既有政策不变导致欧元对美元升值。显然,欧洲央行的政策目标更关注的是欧元国际权力的恢复,而德国等欧洲主要国家的出口扩大,经济复苏,也为欧洲央行注重欧元地位的政策提供了经济支撑。
日本金融政策动向值得注意
在日美欧为主的货币权力竞争中,日本的政策动向格外引人注目。仔细比较2001年到2006年日本执行的“超宽松金融政策”,不难发现,当前日本的金融政策存在“微妙的差别”。重要的是,金融危机后美欧经济极度脆弱,大国金融政策的细微差别不可避免地被市场放大为“重大不同”,由此形成的市场选择效果,表现为不可忽视的国际货币的结构性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