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用高于美国”的缘由
此次大公国际所公布的国家信用等级报告对50个国内生产总值合计占世界经济总量90%的国家信用等级进行评估,而在制定设计时也依据不同于现行国际信用评级体系的国家信用评级标准。
由于国家信用评级是具体国家偿债能力的最为直观的判断,因此不同以往的评级结果也成为这份评级报告中关注最多、争议最多的焦点。此次报告一经公布,类似“中国信用高于美国”的说法,也被国内外多家媒体所引用。
此次评级选取包括欧洲20国、亚洲17国、北美2国、南美6国、非洲3国和大洋洲2国。在主要国家中,中国信用等级本币AA+、外币AAA,美国本币AA、外币AA,德国本币AA+、外币AA+,日本本币AA-、外币AA。而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等三大机构对中国的评级分别是A1、A+和AA-;而对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的评级则均为AAA;对日本评级分别为AA2、AA和AA-。
从大公的国家信用级别与美国三家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的比较分析来看,明显地反映出在不同评级理念指导下对具体国家偿债能力在判断上的差异。存在明显级别差异的国家共为27个,占总数的54%。一致高于三家评级机构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政治稳定,经济表现较为优秀的新兴市场国家;一致低于三家评级机构的国家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缓慢、债务负担日益沉重的发达国家。
对此,大公国际董事长兼总裁关建中强调,“大公不以意识形态划界,平等维护国家信用关系各方利益”,产生上述差别的具体原因在评级理念和方法上。关建中介绍,大公国家信用评级标准体现的核心思想是:支撑国家举债能力和偿还债务来源的根本是该国的财富创造能力。“大公依据债权债务关系形成的一般原理,考察相关要素的内在联系,结合各国具体情况,经过复杂的分析过程,最终评估出每个国家的信用等级。”关键中说。
在大公国际所公布的信用评级结果中,本币信用评级中国和美国同属于AA级国家,但在风险特征上却被分为两类。美国被归为身处金融危机中心的欧美发达国家,大公国际认为,这些国家存在不同程度的财政压力,但综合体制实力的优势有助于它们赢得财政和债务的调整空间。同类型的国家还有德国、英国、法国、荷兰、加拿大和日本。
而和中国同归一类的则有沙特阿拉伯和韩国,大公国际的分析是,这类国家财政可持续行强,经济前景乐观,但面临经济结构调整或者地缘政治风险的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