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财经|中国经济|股市基金|经济数据|分析评论|房产动态|消费旅游|保险|理财|
  精彩推荐 三足鼎立谁得天下? 英大选候选人简介|英国5名游客被倒挂世界最陡过山车上20分钟|毕加索名画又刷记录 拍出上亿美元|
房子 想说爱你不容易
2010-04-03 10:15:15

我来说两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房子 想说爱你不容易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由于收入与房价的客观差距,实力与欲望的巨大悬殊,同龄人不同生存状况的天壤之别,“买房结婚”不仅是中国年轻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同样也困扰着世界各国的年轻人。

  居住方式各异

  在欧洲一些国家,孩子成年了,有稳定的工作,有的还成了家,但还和父母住在一起,这种现象在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不难觅到。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市中心住房每平米售价6000欧元左右,一套100平米的房子要60万欧元,相当一个年轻人年收入的30多倍,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买房只是个梦。

  美国是崇尚自由的国家,但年轻人和父母居住已不足为奇。受金融危机影响, 18岁至29岁的年轻人中约有20%的人没有稳定职业,加之学费上涨,美国80后一代背负的债务比父辈多,沉重的经济负担使年轻人无力独居。

  韩国年轻人结婚后仍住父母家的“袋鼠族”逐年增加。首都首尔有1000多万人口,面积狭小寸土寸金,一套100平米的房子近10亿韩元,这对平均月收入322万韩元的普通家庭无异于天价,一个公务员买一套住宅需要工作15-18年。

  除了和父母“蜗居”,发达国家也不乏形形色色的租房人。年轻人选择租房最多的是德国。德国不像其他西方国家把“租房”等同于“贫穷”,政府总理默克尔还在博物馆岛对面租了一套公寓。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表明,有77%的年轻人的家庭是“租房族”。多年来,德国政府对自有房产采用重税手段压缩炒房者利润,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买房消费,相比高额的房产税负,低廉的房租使不少年轻人选择租房。

  美国年轻人租房理由很简单。美国大学不要求学生一定住在学校里,校外租房比住校便宜,一些大学生养成了租房习惯,毕业后也不愿回父母家居住。经济不宽裕又想追求自由,年轻人选择几个人合租的情况在美国比比皆是。

  日本年轻人租房较普遍。日本的大公司或政府机关一般会为内部职员提供“社员寮”的住宿设施,属集体福利,没有“寮”的年轻人也有自己租房居住的。金融危机以来日本失业率高居不下,一种名为胶囊酒店(Shinjuku)的设施成了一些 “上京族”(来自东京以外)的租住选择。胶囊酒店是上世纪70年代末日本泡沫经济的产物,酒店的立体箱比棺材略大,长2米、高1米、宽1米长条形太空舱式设计,人钻进去只能睡卧,被形象地称为“胶囊”。一些年轻人在胶囊酒店居住长达数周、数月,甚至长期租住。

  当然,除了选择租房居住或与父母“蜗居”外,发达国家的一些年轻人(有的已不再年轻)有不少人圆了自己的购房梦。据相关统计,国外城市居民拥有房屋产权比率最高的是英国,为70%,美国68%,欧洲其他国家在30%到50%之间。

  据美国劳工统计局调查报告,美国52%的首次购房者年龄超过30岁。美国住房贷款很发达,全美有70%的房屋是贷款购买,其中大约40%是零首付。金融危机爆发后,年轻一代面临失业困扰和还债期延长的窘境,约有10%的年轻人买房时被银行拒贷,“拥有自己的房子”对于80后的一些人来说已经变得“梦难圆”。

  德国初次购房或建房者的平均年龄高达42岁。有了一定积蓄,超过一半的德国年轻人希望拥有自己的房屋,他们选择自己建房或者购房,政府会按建房者或购房者的收入为其提供相应补贴。

  比利时等一些欧洲国家的年轻人,大约在35岁以后才能积蓄起买房贷款的资本(有储蓄才给放贷),日本年轻人艰苦奋斗10年左右基本能攒齐购房的首付。

  购房心态不同

  2005年以来莫斯科房价涨幅惊人,如今每平米平均已达3600美元,高昂的房价让很多年轻人承担不起。35岁的沙沙10年前在莫斯科不太好的地段买了一间只有9平方米的小房子居住,当时每平米100多美元,现在每平米已经涨到2000多美元,量力而行的选择使沙沙在安居的同时体会到了资产升值的快乐。

  都说日本人爱住小房子,其实不是“爱”,是买不起。日本年轻人独立意识较强,结婚后一般不依赖父母,购房更不会向父母要钱。在日本,用父母的资金购房手续繁杂,还要交“赠予税”,年轻人会尽量避免。

  美国新一代年轻人生长在经济最繁荣的年代,他们对生活标准期望值很高。据美国在线杂志报道,现年29岁的詹尼菲尔与丈夫买了一套两居室的公寓,但她还是希望能有再大一些的房子再考虑怀孕生子,对“过得好”有过分期待。

  完善公共住房制度

  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是世界性的问题,一些发达国家经过多年探索,建立了相对成熟的公共住房制度。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国家,在英国的住宅体系中,公共住房分为三类,一是廉租房,即向低收入居民提供低租金住房。二是折价房,由政府资助建设,以低于市场价格出售给符合条件的家庭。三是共享产权房,购买者购买并享有住宅部分产权,住房协会拥有剩余产权,购房者向住房协会支付剩余产权的租金。目前英国有近70%的居民拥有住房产权,另外30%的居民租房,其中20%从当地政府租赁公有住房、10%租住私人房屋。

  德国政府对低收入群体住房有各种补贴和福利政策。按照德国《住宅建设法》规定,“社会住房”专供低收入者租住。德国普遍成立了住宅互助储金信贷社,社内的存贷利率采取长期低存贷固定利率。德国政府根据需要向住宅互助储金信贷社发放无息建房贷款,额度通常占建房费用的60%一70%,贷款期限一般在20年左右,充分体现了住房由国家、集体、个人三方共同负担的原则。

  新加坡实行“居者有其屋”政策时,土地价格倒过来计算。即先按家庭收入把居民能承受的房屋价格算出来(比如普通家庭4~6年的收入总和),从中扣除建筑成本和房地产商的利润(非暴利),剩下的即是土地价格。政府卖土地、房地产商盖房都没有暴利,这一政策惠及了85%的新加坡居民。

  另外,一些国家政府对房产采用高税负政策抑制投资性消费,也是可借鉴的经验。

 


新闻热搜

 
视觉
博客
最热爱卫生的日本人!
可以没厨房,但不能没浴室——  日本人常常自豪地称自己是最喜爱洗澡的民族。 >> 详细

论坛
世界十大最负盛名的墓地
在世界上最奇特的墓地,住在里面的不仅有死人也有活着的人。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