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8月20日,国家外汇局提前2个月公布了中国上半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平衡表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依然保持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格局。但相比去年同期,顺差大幅收窄。
上半年,中国经常项目顺差为1300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1917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32%;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331亿美元,去年同期为719亿美元,同比下降54%。
受此两大项目顺差大幅下降影响,中国的外汇储备资产同比也明显下降——由去年同期的增长2806亿美元,缩减为增长1856亿美元。
这种下降,完全在意料之中。
建设银行研究部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认为,国内外经济的震荡下行,是导致顺差下降的主要原因。
从目前来看,中国依然处于外汇的净流入状态。与一季度相比,中国的资本流入形势有所好转。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中国外汇储备增加1778亿美元,同比多增512亿美元。而一季度,中国外汇储备仅增加77亿美元,同比少增1462亿美元。前后的变化显示,外汇正在加速流入。
导致资金流向变化的主因在于汇率升值预期。去年底,伴随着人民币对美元NDF市场出现微幅贬值预期,以及海外机构的流动性紧张,虽然下半年中国经常项目顺差保持增势,但在资本和金融项下的其他投资部分,却出现大幅负增长,为-1308亿美元。
今年起,尽管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和贸易顺差同比下降,但不改总体外汇资金净流入格局。
从数据上看,一季度新增外汇储备扣除FDI和贸易顺差外,中国外汇收入为负增766亿美元,据此有分析认为,这表明中国的热钱正在大量出逃。事实上,赵庆明认为,这种“残差法”的计算方式并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