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频道>环球楼市
瑞士超六成家庭不买房 高税收遏制“炒房热”
2012-01-11 08:47:09      来源:金融时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买房不划算还清贷款也不划算

  瑞士针对房产的税收政策很多,造成买房“不划算”,除房产税和地产税之外,最影响民众购房热情的是潜在收入税。潜在收入是指因购买自住房(包括贷款购买)而减少了租房支出,这笔节省的支出也被算为收入,税务部门会评估该套自住房的市场租金额,并把此纳入工资总额予以征税。如果是贷款购房,税务部门也会在工资总额中扣除按揭还款。因此,出现了贷款购房、尤其是全款购房反不“划算”的现象。

  当然,瑞士人也并非都不买房。据业内人士分析,购房者基本具有以下要素:学历高、收入稳定、中年以上、有多位子女等,但人们一般不会选择全款购房。此时,他们会仔细盘算贷款数额、住房地段和面积大小等因素对收入税的影响,以选择最佳贷款方案和住房,减少纳税额度。此时,银行会根据客户职业状况和收入预期来商定贷款额度和还款计划,甚至会要求客户在一定期限内归还部分贷款本金。一般而言,银行最多提供8成房贷,其中至少35%的贷款需要连本带息还款,而剩下最多65%的部分可以只还利息而不还本金;贷款利率最高约为5%~6%,经济危机时期降至2%~4%。

  目前,瑞士绝大部分购房者属于贷款行列,他们选择“归还利息而不还银行本金”的方式,尽量延长债务期,以减少纳税收入。这也得到金融部门的“认可”,因为在健康发展的房地产市场中,房贷是比较安全的,银行资本能够获得长期的安全收益,而且随着不动产的持续升值,银行本金更加安全。

  上述“债务长期化”可一直伴随贷款者达到退休年龄,而退休工资的锐减又严重阻碍了“还款步伐”。此时,老年人愈发选择出卖住房,在“一身轻”之后拿着盈利和退休金去租赁面积较小的房子或住进养老院。这就出现了目前老年人群逐步选择租房的趋势。但是,如果老人的上述“轻身”计划在家庭内部遇阻,那么,子女们在继承遗产的同时也必须承担房贷的债务。现实中,银行被迫收回房屋的现象在瑞士罕见。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热点TAG
新闻热搜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552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