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在植物适应温度快速变化机制方面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来自昆明植物所的研究人员,检测了巨大温差的条件下,不同植物的膜脂分子变化,并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提出了植物适应温度变化一种新机制。
温度是影响植物地理分布、生长发育和作物产量的重要环境因素。植物适应高温或者低温的最重要和最基础的方式,是改变细胞膜的组成以调整膜的流动性,最终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和功能。一般情况下,植物膜脂以饱和度的升高适应高温、降低适应低温。但是,膜脂饱和度的变化是一个复杂而耗能的过程。在持续高低温快速转换的环境中(沙漠和高山流石滩等),如果植物采取上述的方式适应温度变化,将是一种不好的“生存和繁育之间的能量权衡策略”,因为植物将为生存耗费过多的能量。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郑国伟和田波博士在李唯奇研究员指导下,运用脂类组学方法,对生长在海拔4500米以上、温差巨大的横断山脉中的植物水母雪兔子和线叶丛菔的膜脂分子变化分别进行野外、室内观察和实验,两个实验的结果均显示,在持续高低温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植物保持细胞膜饱和度不变,而采取交换膜脂头基团的方式变化膜脂组成,验证了植物在高低温快速转换的环境中,植物以一种快速而省能的膜脂组合变化方式来适应温度变化的假说。此实验的结果提出了植物适应温度变化的一种新机制。该研究成果近期在线发表于著名杂志《植物、细胞与环境》上。
来源: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通讯员 葛蕾 记者 李映青 实习生 刘雯文) 编辑: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