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就业率“高低”看专业“冷热”

2014-11-06 10:13:34 来源:云南日报
打印文章  

教育部门这样说

专业预警不等于就业预警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此次被亮‘红牌’的15个专业,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从专业设置上发出的预警,它与学生司发布的就业率‘红牌’预警并非一回事。前者的目的是提醒各高校今后设置这些专业时要慎重考虑;而后者一旦发布,那就意味着这些专业要停招或者减招了。”省教育厅学生处处长卢明一语中的。

卢明介绍说,近两年来,从国家到省一级层面,都在积极建立就业与招生、人才培养、专业设置、经费投入等一体化的联动机制。此次高教司发布的预警就是联动机制运转的一个体现。具体到我省而言,所谓“中招”的10个专业并不是我省就业率较低的,其中,汉语言文学、英语学、物理学等专业都属于基础性的专业,要客观看待,并不存在要停招或减招。只是给大家一个预警:高校要新增专业或新增院校要设这些专业时,要多作社会调查,宜办则办。

专业的“冷”与“热”,就业的“高”与“低”,呈起伏态势很正常,这与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关,同学应持一颗平常心,理性看待专业,正确判断就业形势。卢明举例说,随着近年来我省“桥头堡”战略、“一带一路”的实施,小语种专业日益火爆;此外还有鲜为人知的“蜂学”专业,曾一度停招过,但近来我省提出大农业、大生物产业的发展思路,这个专业又应运而生了。

就业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风向标,也是各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记者了解到,为更准确地保证就业率的真实性,从今年起,由各高校直接把毕业生就业数据报送教育部,从而搭建“最基层——最高层——最直接”的大数据网,学生可直接上教育部网站,查找自己相关或喜欢专业的相关就业情况。

专家有何建议

适时调整才是改革重点

“这次公布的就业率预警其实是释放了两个信号:一、就业率是否是判断一个专业冷热的唯一标准?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二、被亮牌的背后,暴露的是近年来专业设置追热门赶潮流、急功近利的普遍现象,也引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高校专业应当如何科学、合理设置?”某高校长期从事学生就业工作的刘老师说。

专业“冷热”与就业“高低”是一个很复杂的关系。专业冷并不意味着就业冷,反之亦然。刘老师进一步解释说,就业率是设置一个专业的重要指标,但并不是全部。近年来,很多高校在扩招中大力发展办学成本较低的文科专业,如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辑等专业,最初开办时需求量大,不愁就业,可一哄而上的结果自然是结构性失调。

教科院某专家坦言,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适时调整专业已成为高校专业设置改革的一个重点。目前,很多高校专业的设置本身并不科学,有些是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盲目开设,有些专业则是依靠行政来开设的,这些做法显然不对。他建议,应通过第三方即专业的评估体系来设置专业,这套体系既独立于高校和行政部门,又能够依据“专业”的标准来设置专业。(完)

编辑:张少虎 标签: 就业率 冷热 教育部网站 红牌 中招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瓷娃娃自立生活项目毕业典礼在京举办

新疆18对乡村青年婚礼乘马车巡游3000人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