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再次考虑收古城维护费 旅游业人士谨慎赞同

2014-01-23 10:05:37 来源:云南信息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延伸阅读

大理古城保护难点:私人拥有的古民居

大理古城始建于明洪十五年(公元1382年),距今已有630多年历史。与丽江古城不同,2.25平方公里的大理古城内居住着大量原住居民。

大理古城保护管理局副局长洪碧辉介绍,目前大理古城共有15户挂牌保护的白族古民居院落,这些院落均有居民居住,为私人财产。为保持大理古城风貌的完整性,确保白族建筑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大理古城古民居管理办法》去年已实施,挂牌保护后的古民居院落必须保持建筑格局整体完整,不允许改、扩建。大理古城内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共有杜文秀元帅府、城隍庙、大理古城南北城墙等14处、历史建筑40处。这些重点保护对象都按照《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进行保护。

洪碧辉坦言,目前大理古城保护中最为难的是对白族古民居院落的保护,因为白族古民居院落大多属于私人财产,还存在一个院落为一家人共有的情况。古民居院落容易出现排水管道等基础设施跟不上的状况,一旦出现,往往屋主一家人谁也不愿先出钱修缮,“这是私人财产,政府没法干预,古民居的保护确实挺为难的。”

他城一瞥

通海:古宅曾因规划缺失几近消亡

在素有礼乐名邦美誉的通海县,四处洋溢着浓厚的古风遗韵气息。然而有多少人知道,由于保护不当,如今安详的古城一度也面临消亡之虞。

现状:国家级、省级重点文保单位近10处

“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华诗词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等众多闪亮桂冠,让通海这个素有礼乐名邦的小县城享誉云南乃至全国。

通海县文化局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通海县共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2处,其中国家级、省级的重点文保单位近10处。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量私人藏品、各类型出土文物、捐赠物品等陆续入库并得到妥善保管,仅县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就多达4500余件,集中反映了通海崇文重教、礼兴乐盛的风尚。

据介绍,近几年通海县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不断加强,为了对秀山古建筑群进行维修及安防工程,截至去年底,通海县共争取到国家文物局重点文物保护资金2930万元,完成了对古乐馆、三圣宫的修缮工程。

旧事:古城年久失修 政府出大力改造

“古城的民宅代表着我们通海的一种精气神,一种端庄整洁的仪态,我们不能将一座破破烂烂不伦不类的古城展现在中外游客面前。”通海老街凉糕摊的储老板告诉记者,老街曾经由于未被重视而年久失修,其本身的美与深邃几乎被湮没。2005年起,县里开始对连接秀山公园的文庙街进行了改造,拆迁面积近3万平方米。按照当地人的说法,如今通海已经变成了弥漫着古风遗韵的都市公园。

据了解,在那次改造中,政府补贴了每家原住户几十万元作为装修费,改造后房屋一楼为铺面,二、三楼为住宅,所有权仍然归居民所有。

前景:以新区建设带动古城重建

记者从通海县规划局了解到,在以往县城总面积没有得到相应扩容的情况下,现代民居厂房和古宅的保护便发生了冲突,古城一度被严重挤压,几近消亡。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多被藏在“深闺”之中,其中一些由于年代久远,产权已不太清晰,古城整体缺乏保护规划。但随着玉溪市提出打造五山一村滇中旅游线路,通海县又走上了争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道路。

然而,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使通海古城改造步步维艰,以新区建设来带动古城重建成了解决瓶颈的出路。

在接下来的规划中,通海县各大机关单位将退出古城核心保护区,将以前占据的黄金地段还给古城;有一定污染的企业将迁往里山工业区,无污染的食品加工类企业将迁往曲陀关工业园区。搬迁后的黄金地段经拍卖将资金回收,用于新区建设和老区改造。随着城市功能的进一步分解,老县城面临的压力终于得到了缓解。

精彩热图

美宠物狗与男童做“双胞胎”

王诗龄“强吻”kimi林志颖显尴尬 曝俩萌娃有爱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