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西南地区>云南>财经消费
“云品出滇”工程能否叫响云南产品品牌
2011-08-17 14:32:47      来源:云南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2010年7月,以“七彩云南、珍品荟萃”为主题的“云南商品大集”在北京举行。此次以特色食品、民族工艺品、普洱茶和野生菌为主的60家云南企业参加的商品展销会,被云南商界认为是云南商品出滇的“第一炮”。在10天时间的展销中,销售金额达1338万元。其商品在展销会上的欢迎程度,让云南很多企业老板喜出望外。

今年,“云品出滇”的规模更加庞大,按照云南省商务厅的规划,自7月份开始,将相继在北京、香港、深圳、台湾等地举办“云品大集”展销活动。“如此大规模的活动能否把云南产品带到全国各地,确实还存在诸多待定因素。但可以看出,云南企业走出去的欲望还是很强烈的。”从事商务咨询策划的余梅梅认为,从目前云南很多企业生产的产品来看,其品牌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但从这些展销活动中,至少可以让云南的企业负责人看到,产品销售不畅的原因到底出现在什么地方了。通过展销来促进品牌建设,也许是一条可以借鉴的通道。

云品名牌凤毛麟角

“云南是一个资源大省,有许多独具特色的产品,但由于受传统经营思想的制约,云南的大多数企业一直以原料、产品输出为主,缺乏名牌、品牌,中国名牌数量不到整个中国总量的1%。”云南品牌企业促进会副秘书长王智斌认为,云南的产品要走出去,品牌的推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其实,云南独特的资源优势已经成就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产业,如云烟、云花、云茶、云糖、云铜、云锡、云药、云酒、云南旅游等。但在众多的产业资源中,除了凤毛麟角的几个品牌外,更多的只是停留在一个粗略的“品牌”概念上。

来自北京的游客夏文峰就遇到了一件让他想不通的事情。2010年昆交会上,他在一个食品摊位上买了几只宣威火腿送给朋友后,朋友们都说味道不错。这次,他利用到云南出差的机会,准备再带点火腿回去。可到市场上一看,发现很多包装盒上印刷的都是“宣威火腿”几个大字。“是哪家厂家生产的、有何特点优势等都没有相关的说明,完全是千篇一律的包装,好像都是一个厂家生产的,真的是让人不放心买。”

王智斌认为,随着商品经济不断发展,不仅是消费者有如此的疑惑,采购商的采购行为也发生了很多变化。

“以前以展会吸引采购商的方式已一去不复返了。”他认为,目前,不管是什么产品,其同质性非常普遍,同一产品的各种品牌也非常多,而采购商在采购相关产品时,不单纯看包装、价格,主要是看消费者欢迎与否。

余梅梅也认为,作为大型商品展销的昆交会已举办了10余年,按理说,云南的很多产品也该走向更大的市场了,但让人遗憾的是,每年的昆交会上,本土的很多企业还是停留在以展为主的阶段,每年都在找经销商,而每年都找不到经销商。她针对此现象曾进行过调查,发现其结症主要出现在品牌上。

“云南的很多产品,其品牌效应已初显,但很多企业生产的产品之所以在市场上打不开销路,主要原因是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优势。”余梅梅以昭通野生天麻为例,认为在云南市场上,销售昭通野生天麻的企业有数百家,无一例外的是,在各个企业打出品牌中,均是“野生天麻”或“昭通野生天麻”等字样。“这样的品牌推广,即使你的产品再好,也会淹没在‘昭通野生天麻’这一大品牌之下,到底是张三的还是李四的,消费者消费一次后就忘记了。”

这样的事例在云南市场上还有很多,如普洱茶、螺旋藻、野生菌等,市场上出现的都是千篇一律的大类品牌字样,而真正落实到具体的某一厂家、某一具体品牌的非常少。

“在资源产业已经成熟的情况下,如果能打造自己的品牌,那么,其企业就能脱颖而出。”余梅梅认为,云南的普洱茶企业有上千家,但消费者记住的也只是“普洱茶”这一名词而不是哪个具体的品牌。“像大益、中茶等普洱茶通过几年的品牌建设,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在茶界,只要一提到普洱茶,这些名字就会让人想起,其品牌带来的效益也就不容置疑了。”

“云品出滇”带来希望?

云南省的品牌建设主要开始于2007年。当年2月27日,云南省商务厅在全省商务工作报告中强调:“品牌建设是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新工作重点之一,落实到云南,就是实施‘云品工程’。”

“云品出滇”作为“云品工程”中重要的一环,颇受云南企业关注。在今年7月23日至8月1日在北京举办的“云南商品大集”展销会中,60家企业参展的各类商品达到500余种,一些展位前还出现了排队购买场景。

“随着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很多地方特色产品已经形成了产业,但是受传统营销方式以及销售渠道不畅等因素影响,云南的很多产品在市场上占据的份额十分有限,很多产品还停留在本地市场。”余梅梅认为,通过到各地举办商品展确实是一个渠道,但更多的是如何将产品在参展过程中长期留在原地销售,这将面临更多的难题。

她认为,目前很多云南企业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将厂房、机械设备等硬性设施列为生产成本预算,却忽视了品牌建设等软设施建设,产品生产出来后,就孤零零地投放到市场中,缺乏有效的推广,导致销售渠道断裂,从而使生产受限,企业发展缓慢。

作为“云品出滇”的承办方,王智斌介绍,“云品出滇”就是要把云南的名品特产资源进行系统的整合和包装,制定相应的品质标准,运用创新的服务模式,打造一个云南名品特产的营销服务平台,让世界各地的机构和个人不用到云南就能买到云南的名品特产。

他认为,随着采购商采购行为的变化,以前以展为主、以销为辅的模式必须转变为以展为辅、以销为主。“采购商从消费者的喜好程度就可以决定其采购行为,同时,企业在直接面对消费者的销售过程中,可以随时按照消费者的需求转变生产策略。”

刚刚参加完北京的“云南商品大集”后,玉溪市甜馨食品公司总经理胡兰生对自己生产的“猫哆哩”酸角糕更加有信心了。他说,通过多年的发展,“猫哆哩”已成为云南的名优特色产品,成了云南旅游的一张名片。“展销会中每天上万元的销售额,已经证实了产品走出云南后的广阔天地。”

“从在北京举办的‘云南商品大集’中可以发现,在市场上受欢迎的往往是那些有自己品牌的产品,而仅仅是以诸如普洱茶、螺旋藻、野生天麻等大概念出现的产品并不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目前,云南共有60余家企业获得了商务厅颁发的YC(云南商务管理体系)认定证书,100余家企业进入了“云品工程”的培育阶段,上千家企业增强了品牌建设意识。但云南商品要突破本土市场,参与更广泛的市场竞争,还必须分类建立自己的品牌,只有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品牌优势,在市场竞争中,才能走的更远。”王智斌说。

来源:云南网(田建中) 编辑:宁波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聚焦南方洪涝灾害
>> 详细

各地新闻
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决心。>> 详细
点击排行
  李克强出席香港大学百年校庆典礼
李克强参观香港交易所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