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伞糖业总经理罗杰阳

缅甸居民杨二(左)接受采访
从去年11月开始,云南蔗糖产区的糖厂又开始了每年的榨糖季节,他们将要一直忙碌到2011年的4月。
位于云南省镇康县南伞镇的南华集团南伞糖业公司糖厂,也开始了一年一度紧张的榨季。站在堆积如山的甘蔗前,公司总经理罗杰阳告诉我,预计到4月末“榨季”结束,南伞糖厂将收榨58万吨甘蔗,其中有约37万吨就来自缅甸境内的果敢自治区。
缅甸东北部的果敢自治区(原缅甸掸邦第一特区),与云南省镇康县比邻。这里已有一百多年种植罂粟的历史,是国际上臭名昭著的罂粟种植区之一。这里的罂粟制品——海洛因流布世界,各国缉毒警方将果敢视为毒瘤和梦魇。毒品也是造成中缅边境地区紧张的主要因素。
镇康县委副书记李周对记者说,毒品问题实际上还是一个经济问题,果敢地区经济社会十分落后,自然环境恶劣,加上政局混乱,罂粟成为当地贫苦农户能够挣钱的主要种植物。他说,从1996年开始,镇康在国家禁毒委的指导下,开展了以帮助境外农户种植甘蔗、橡胶、核桃等经济作物为主的“替代种植”工作,从治理贫困的根上,消灭罂粟种植。
1996年,镇康县南伞糖业公司与缅签订了联合开发三万亩荒地的协议,派出了技术人员帮助果敢农户种植甘蔗。公司承担了荒地机耕,提供肥料,种苗及技术辅导的任务,并承诺按照当年糖价,全部收购收获的甘蔗。
缅籍农户杨二曾是缅果敢区的一个乡长,家里共七口人。站在中缅边界第125号界碑前,他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过去他们家种水稻,因为田地没有水利,每年只能收入1.5万元。从2006年他们家开始种植甘蔗,当年就收获了五万元。他现在担任乡里的甘蔗管理员,估算今年他家能收400多吨甘蔗,按收购价至少可获得16万元,若加上运输收入今年能有30万元的收入。家里已经购买了三台货运“皮卡”。
他对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叫明某的果敢人,过去家里十分贫穷,、又没有土地,只能到山上包地种罂粟。别看贩卖海洛因获取了暴利,种鸦片的人越种越穷 一年到头还不能果腹。现在他包了800多亩土地种起了甘蔗,今年估计仅甘蔗的收入,就能收近100万元以上,家里盖了房,买了小汽车、大货车,跑起了运输。成了全乡有名的富户。
杨二说,果敢现在是自治区,区主席白所成从缅甸首都返回果敢时,一路上因为天热,田里几乎不见人在活动,进了果敢地区,只见老百姓都在忙着种甘蔗,种橡胶……,白主席说:看着果敢老百姓都在干活,心里真太高兴了。
从1996年以来果敢地区种植甘蔗的土地达到了近九万亩,累计甘蔗产量166万吨,境外的种植户达到了4500户,涉及人口近2万人,为境外蔗农支付了收购款2.965亿元。糖业公司罗总经理说,2012年境外种植将发展到12万亩,每年向境外蔗农支付的蔗款就接近2亿元。
镇康县李德荣副县长对记者说,目前,镇康的农业、林业、商务、科技、公安禁毒等部门,都在积极推进除甘蔗之外的十万亩橡胶、十万亩核桃等替代种植项目,国家为项目提供了政策和财政的有力支持,明确规定项目涉及的进出口物资免收关税,仅此一项的税金一年就达3千多万元。
据不完全的统计:镇康县的“替代种植”开展以来,至少改种了境外的五万亩罂粟土地。李副县长说,过去果敢种植罂粟,收获了苦难,如今种植了甘蔗,收获了富裕,
“替代种植”,一个收获甜蜜的事业。
来源: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记者 吴家春) 编辑:孙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