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杨文学:“寺院僧人的知心人”
杨文学,男,43岁,藏族,云南省迪庆州公安局民警。
杨文学工作的地方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海拔较高,是云南省海拔最高和唯一的藏族自治州。辖区内有一所历史悠久的寺庙噶丹•松赞林寺,被称为“小布达拉宫”。在这里,杨文学被大家称为“寺院僧人的知心人”。
杨文学把寺院的僧人和活佛当成自己的亲人,带着真情,走进寺院,走入僧舍,面对面、心贴心、零距离地倾听僧人的呼声,把僧人的冷暖放在心上。每个星期,杨文学都有一两天呆在松赞林寺或者尼旺宗派出所,有时周末没事,他也会到寺院里转转,和僧人们聊聊天,从他们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解决僧人的实际困难。
杨文学和同事们帮助僧人立柱子、清理臭水沟、安装消防灭火设施和防盗监控系统,组织僧人到拉萨等地寺院考察和交流,冒着零下20多度的低温抢修冻裂的自来水管道、跳进粪水里疏通被堵塞的下水道、为有矛盾纠纷的僧人劝架等等,搭起了和僧人沟通的桥梁,增进了与寺院僧人的感情。
寺院有一位80多岁的老僧人,右眼失明,上了年岁又患上白内障,左眼也几近失明,生活难以自理。得知此事后,杨文学立即帮助老僧人联系了最好的医生,搀扶他到州医院,为老僧人左眼做了手术。揭开绷带时,老人激动地说:“像天亮了一样!这么多年一直生活在晚上一样,现在好了,可以在白天生活了!”回到寺院后,老僧人逢人就夸人民警察好。一传十,十传百,全寺院的人都知道警察帮助老僧人解决了棘手的问题。
寺院外,杨文学对群众也充满了关爱。2007年,州公安局结对挂钩扶贫夺通村,杨文学带领民警看望慰问56名困难农牧民和困难学生,给他们送去御冬的衣被和运动鞋。2008年冬天,由于大雪肆虐,维西县攀天阁乡一村的灾情非常严重,杨文学立即与州民政局等单位联系,为当地的困难学生和困难群众送去50套学生服装和20套棉被。
杨文学和他的战友们时刻守护着迪庆高原,哪里有危险,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活跃着他们的身影,他们亲情式的真挚服务无处不在!
【声音】
●“群众满意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群众信任才能让我们更好地开展工作。”——杨文学
【回音】
●“要不是杨支队长您,我们就可能大过年的都要忍饥挨饿了,更别提回老家和亲人团聚了!”——四川籍民工真心话。
【数字】
●300——经杨文学不懈努力,硬是帮农民工讨回了300多万元的欠薪。
朱绍平:西南边陲演绎爱民赞歌的“老黄牛”
朱绍平,男,38岁,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普洱市支队勐马边防派出所政治教导员。
朱绍平1998年从事边防派出所社区工作以来,满腔热情地为辖区群众排忧解难,被誉为服务群众的“老黄牛”。1999年2月,他因患白血病突然昏倒在工作岗位上,基本康复后,他带着右耳失聪、免疫功能和体力明显下降等后遗症,重返派出所工作岗位。
与死神擦肩而过,更使他深切地体会到活着就要更加努力地奉献,就要更加用心去体察群众的疾苦,多为群众办实事。他主动要求到辖区人口最多、任务最繁重的勐马警务区工作,做群众的贴心人。勐马辖区90%以上为山区,80%以上的村寨不通汽车,最远的村寨距派出所80多公里,而且这里90%都是傣族,大部分群众不会说汉语。而朱绍平不会说傣语,在初期的工作中常常力不从心。
在开始的那几年,他一年有300多天晚上在老百姓家里学傣语。每次与傣族群众谈心聊天,他都认真听、用心记,记不下来就用拼音写在小本子上,随身携带。经过日积月累,现在早已能和傣族群众顺利交流。朱绍平认为只有熟悉辖区情况,才能更好地做好各项工作。于是,他勤走、勤看、勤听、勤问,深入辖区村村寨寨走访调查。2002年以来,他大部分时间都“泡”在了辖区,先后骑坏3辆自行车、2辆摩托车,穿破了20多双胶鞋,写下了8万多字的走访笔记。现在他能准确说出每个村寨、每户人家的情况,提起辖区任何一名群众,他都能准确说出其住址、家庭情况,成了名副其实的“辖区通”。
朱绍平把群众的安危看得比天还大。2008年5月28日,因一点小摩擦,一个移民少年和一个傣族少年各自纠集数百人准备械斗。朱绍平接到报警后,迅速赶往现场。混乱中不知谁投掷的石块砸在朱绍平头上,鲜血顿时模糊了他的双眼。看到这一幕,突然有人喊“住手,朱警官受伤了!”,现场瞬间静了下来。事后,有人说他傻,那么危险,你连命都不要了?朱绍平说:“我流血是小事,群众流血才是大事”。
2004年以来,朱绍平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9起,所管辖的片区刑事案件发案率比2004年下降了64.7%,治安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了57.1%。
在勐马,群众有困难,首先想到的是朱绍平,在他们眼里,朱绍平能办实事,是他们的贴心人,孩子不听话、群众醉酒、父子不和、夫妻吵架、甚至学生没学费也找朱绍平……
【声音】
●“要把一生都奉献给边疆和群众。”——朱绍平
【回音】
●“好,好,就是好。”——淳朴的边疆群众说
●“朱绍平的工作虽然没有惊天动地,但勐马镇离不开他。他是群众的贴心人,是服务百姓的明星,村民们都喜欢他……”——勐马镇镇长说。
【数字】
●64.7——2004年以来,朱绍平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9起,所管辖的片区刑事案件发案率比2004年下降了64.7%,治安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了57.1%。
●20——朱绍平大部分时间都“泡”在辖区,先后骑坏3辆自行车、2辆摩托车,穿破了20多双胶鞋,写下了8万多字的走访笔记。
来源: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李映青 通讯员 马丽娜 编辑: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