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磅礴险峻的乌蒙山深处,
一个仅有7名民警的农村派出所,
在一次极为罕见的特大洪涝泥石流灾害中,
仅用60分钟时间,
成功拯救了1000余条鲜活的生命……
时值子夜:灾难瞬息将至 居民安危倒悬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小河镇,位于山高坡陡、绿水迢递的乌蒙山深处,四面群山环绕,炉房河从镇子旁缓缓流过。炉房河旁是小河镇集镇所在地,商家众多,商铺紧连,一派繁华。
沧桑变幻,风雨难测。2010年7月13日凌晨,小河镇突降大暴雨。一时间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昔日舒缓的炉房河水骤然上涨,直接威胁着仅几米高的河岸上数百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而此时正值凌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全镇居民都在睡梦之中,对即将到来的洪涝泥石流灾害浑然不觉。
子夜,一场灾难转瞬将至,全镇居民的生命财产有倒悬之危!
千钧一发:紧急疏散群众 民警勇担巨责
狂风暴雨,吞天覆地。炉房河水暴涨,岸边居民命悬一线,灾难狰狞的面目已清晰可见。凌晨3时许,警觉的小河派出所所长罗红奎感到房屋颤抖,听到窗外暴雨倾盆,炉房河水轰鸣并伴有滚石的声音,便立即起床,叫醒了全所民警。这时,全所7名民警都意识到一场罕见的灾难即将降临,如果处置不及时,全镇三千多名居民的生命财产将遭受巨大损失。
时间就是生命,责任重于泰山。所长罗红奎在将情况向镇党委、政府和县公安局汇报的同时,火速进行了分工:民警刘光学和黄启万负责带领民警家属挨家挨户叫醒居住在河边的居民;所长罗红奎和副所长陈太琼负责维护秩序,防止群众在撤离过程中发生拥堵和踩踏;民警何世顺、李海昆和唐远均负责配合镇党委、政府工作人员沿炉房河进行巡视,密切观察河水变化。
铁血丹心君知否,更在急难险重时。没有更多的语言,民警们每人拿着一只手电筒,分头冲进无边的暴风雨中,去履行如山的责任。就在这时,由于受暴风雨的影响,全镇突然断电,街道一片漆黑,这无疑给紧急疏散群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派出所民警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从凌晨3时许至4时许洪峰到来之前,短短60分时间内,成功转移了1000多名居住在河边的居民,凭血肉之躯和一腔热血,创造了“生死60分、生命大转移”的人间奇迹。
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刻:片区民警李海昆,紧急时刻,突然想到下排街13号住户是两位62岁的老人,便火速赶到老人家,背上其中一位老人,牵着另一位老人,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民警刘光学在疏散群众的过程中,隐约听到一幢楼上有哭声,便立即冲上楼房,将一名年仅7岁的小女孩背上冲下楼房,刘光学前脚刚跨出楼房,只听一声巨响,楼房倒塌在洪水之中……
生死与共:风雨共担重任 警嫂大爱盈怀
伉俪情深,福祸相依,生死与共。在这次感天动地的生命大转移中,小河派出所民警家属用瘦弱的双肩,为民警撑起了一方天地。当群众身处险境之际,她们对丈夫的拳拳情意凤凰涅槃,升华为由家及国、心忧苍生的深沉大爱。
代景雪和马有美是小河派出所所长罗红奎和民警何世顺的妻子。在巧家县药监局工作的代景雪因丈夫两个多月没有回家,就前往小河探亲。13日凌晨,当丈夫集合全所民警安排任务时,她也意识到所面临的危险,内心非常害怕。这时,她多么希望自己深爱的丈夫能陪在身边。但当看到丈夫焦灼的眼神,她马上明白,这一刻,丈夫不仅仅属于自己。她深深地意识到,丈夫丢不下她,更丢不下炉房河边即将被洪水吞没的居民!
她想,自己应该帮丈夫做点什么。于是,她和马有美主动请战,配合民警刘光学和黄启万到河边挨家挨户转移群众。在暴风骤雨中,她们打着手电,相互搀扶着,实在走不动了,就在石梯子上爬着前行,将群众转移到安全的农户家中,为群众换上干净的衣服,并安慰受惊的群众。有一名成功转移的婴儿因衣衫单薄而大哭不止,民警黄启万立即脱下身上的衣服给他穿上,转身又冲进暴风雨中。
在转移群众的过程中,代景雪因担心丈夫安危,抽空拨打丈夫的手机。好不容易打通了,电话里丈夫焦虑的声音和风雨声夹杂在一起:“我很忙,你要注意安全,就这样。”再打,就是忙音。
在极度的焦虑和刻骨的思念中,代景雪慢慢合上手机,眼泪夺眶而出……
来源: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 编辑:邓京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