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3日晚,一夜倾盆大雨,将云南省巧家县小河镇罩于雨幕之中,山洪挟裹着巨石泥沙顺河而下,转瞬间冲断桥梁,冲毁河堤。决堤的洪水像脱缰的野马,肆无忌惮地冲向街面,冲向民宅,将一切可以卷走的东西全部挟裹而去……
这次洪涝泥石流灾害,截至7月17日下午5时,已造成22人死亡,23人失踪;共冲毁民房15户、商铺店面80余间,冲走摩托车31辆、轿车、货车8辆,受灾人数达1200余人,直接经济损失1.6亿元。
派出所民警、警嫂齐动员,疏散1200人
当晚凌晨3时,在派出所值班的巧家县公安局小河派出所所长罗洪奎被一阵闪电雷鸣声惊醒,他起床想开灯看个究竟,可灯怎么也不亮,他意识到断电了,便摸黑起床打开门,这时外面大雨倾盆而下,不远处有巨石滚落的声音。凭借在小河工作多年的经验,罗所长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有险情了。他当机立断,立刻叫醒住在派出所的民警和家属,将每个民警和家属分成一组,挨家挨户去敲门,叫醒尚在睡梦中的群众。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忙碌,派出所的4位民警及其家属摸黑叫醒了300多户1100余人,将他们安全疏散到地势较高的公路上和小河中学的操场上。这在大家安全转移后不久,更大的山洪夹杂着泥沙和巨石,冲毁街边的防洪堤,冲向街上的商铺、民宅……。不到一刻钟,街上一片汪洋,到处漂起悬浮物……。
天刚蒙蒙亮,派出所接到报称,有群众反映说牛栏江下游一个孤岛上有一个女的在呼救。罗洪奎将情况向镇领导和县公安局领导报告后,即刻带领派出所民警和救援群众赶往孤岛。在距小河镇2公里处的一片孤岛上,一个被洪水冲走却还活着的妇女一边哭泣一边呼救。民警们找来绳索和救生圈,物色了两个水性较好的青壮汉子,带上绳索和救生圈游向孤岛,将妇女救上救生圈后,齐心协力将妇女解救出不送往卫生院抢救。
52岁老警察,第一个赶到灾区
昭通市公安局副局长刘俊,曾在巧家县当过公安局长,他内心深处一直把巧家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当听到巧家小河发生泥石流灾害后,正在市局开会的刘副局长坐不住了,他的心已飞到了灾区。当天早上,52岁的刘副局长简单安排好工作,便带领治安支队支队长欧鹏等7人赶赴灾区。到灾区后,刘副局长没顾上喝一口水,就直奔受灾最严重的富民街,带领民警疏散围观群众,组织警力搜救失踪人员、维护现场秩序和加强巡逻防范,确保灾区社会治安的稳定。
特警:让灾民睡个好觉
昭通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是一支年轻的队伍,素以雷厉风行,果敢干练著称。在“7·13”特大洪涝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特警支队闻警而动,全支队50名民警分趁乘6辆车驰援小河。在路上,由于雨水浸透,路面稀滑,特警们乘坐的车几次陷入泥淖,但特警们救灾心切,一次次将车从泥淖中推出继续前行,终于在第一时间赶到灾区。
当天晚上,疲惫不堪的特警看到众多的灾民无家可归,无床可睡,便主动将小河镇政府留给特警们的住房让给灾民。看到两天两夜没合眼的派出所民警累得两眼睁不开,特警们又主动承担起街面巡逻防范和重要场所、部位的值守任务。凌晨4时,当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王宇巡查至路口时,发现特警们尽管累得仰靠在墙上,但仍寸步不离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交警:我就是路标
7月14日凌晨6时,巡查回来刚打了个盹的王宇局长一下子惊醒。巧家的路况他是知道的,更多的救援队伍、运送救援物质的车队能否安全到达灾区,这一直是他揪心的。现在当务之急,除了搜救失踪人员,最重要的就是保畅通。为了确保昭通至小河、巧家至小河两条“生命线”的畅通,确保更多的救援队伍、运送救援物资的车队安全到达灾区,王局长当即下了一条“死命令”:全市公安交警、特别是昭阳、鲁甸、巧家三县区的300余名交警要全力保证两条生命线的畅通。要在所有路口设置路标,没有条件设置路标的路口就由交警24小时值守。于是在绵延数百公里的山路上,到处有交警们的身影,他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无声地倾诉对灾区人民的爱。
来源: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 编辑:邓京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