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新疆第八次大头鱼放流仪式在拜城县克孜尔水库举行,这次放流以“增殖水生生物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也是新疆首次放归12-15公分以上大规格的新疆大头鱼。
往年放归的都是4-5公分的大头鱼,由于个体小,适应能力差,成活率低。,从去年开始,新疆扁吻鱼原种场改变了新疆大头鱼每年放流一次的方式,经过1年多的培育,再统一放流。今年大规格新疆大头鱼放流,将在四个地方进行异地养殖,培育后备鱼苗。其中,大头鱼原生地阿克苏地区克孜尔水库放归8500尾,自治区水产研究所1万尾,喀什地区4000尾,巴州博斯坦湖5000尾。
新疆大头鱼学名“新疆扁吻鱼”,俗称“大头鱼“、”老虎鱼”等,是我国特有的仅分布于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的珍稀土著鱼类,起源于3亿年前,是世界裂腹鱼中的珍贵物种,有着极高的经济价值和学术价值,有鱼类活化石、水中大熊猫之称,1988年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濒危野生动物。
新疆大头鱼曾广泛分布于新疆塔里木河水系的开都河、阿克苏河、车尔臣河和叶尔羌河之中,塔里木河流域年产量超过300吨以上。后来由于人为捕捞、塔里木河断流、沿河水利设施建设的影响,再加上自身适应环境能力差、性成熟期长、繁殖力低、行动不敏捷而掠食不力,以及对生活和产卵环境要求高等,造成本种的种群数量少、分布狭窄,导致其数量越来越稀少,而水利设施的建设隔绝了本种的产卵洄游通道,影响群体数量的补充。
从1999年国家在阿克苏设立新疆扁吻鱼原种场以来,经自治区和阿克苏地区水产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苦心钻研,在2006年人工繁育成功。今年,阿克苏水利局渔政管理站工作人员在60万粒鱼卵中孵化出25万尾小鱼苗,目前存活下来的不足3万尾。鱼苗由出生时的0.7毫米需要长到2厘米—3厘米,打算在明年8月份向自然水域放流,以增添自然水域扁吻鱼的自然种群数目。
自2005年至2013年,在阿克苏地域实施的新疆扁吻鱼人工滋生孵化重点科研项目,共孵化240万尾大头鱼鱼苗,2005年至2011年向克孜尔水库投放新疆大头鱼苗80多万尾。
自治区水产局副局长 张人铭:“由于扁吻鱼是我们新疆唯一的国家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目前就在克孜尔水库有小量个体,其他地区我们像刚才讲的就是采取异地保护,在人工培育后备鱼苗这种措施,来保护这些鱼类,目前我们还不进行这个人工养殖,进行这个商业化生产,因为我们重点是恢复这个自由景区,因为在原来博斯腾湖是它的一个主要的栖息地,塔里木河的干流包括车臣河下游,托什干河,叶尔羌河下游,在好多水域这个自然条件已经不具备这个鱼的生活,所以我们现在重点是采取这种人工养殖和人工培育,人工繁殖这种方式。”(通讯员 王拓 崔玉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