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干部练打字学上网
记者看到,很多手稿上都有不少修改的地方,有的还修改了好几次。“同一个地方在几本史书里的说法不太一致,为了更加准确,我就要多方求证。”吐尔逊·拜克热一边翻着手稿,一边对记者说。
“写这么多的东西,一定遇到了很多困难吧?”
“还是语言文字方面的困难,主要表现在查资料时,维吾尔文与汉文的转化翻译不能很完美地实现同步。”吐尔逊·拜克热说。
“如果遇到大家都弄不明白的地方怎么办?是放弃呢还是继续写?”
“不能放弃,既然要做这件事,我就要把它做好。遇到实在不懂的地方,我就上网看一些专家学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再根据我掌握的资料,基本上可以弄清楚。”
说起练打字学上网这件事,吐尔逊·拜克热还很有些心得:“电脑不光能打字,还能做很多事,比如说上网看新闻、查资料。退休之后学电脑、练打字,既动脑又动手,对健康很有好处。万事开头难,学电脑、练打字也是这样,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告诉我,只要你想学,就没有学不会的东西!”
他比退休前更忙了
采集资料难,编写书籍也绝非易事。为了更好地把握历史,吐尔逊·拜克热买来了维吾尔文版的《史记》、《汉书》和汉文版的《山海经》、《三国志》、《大唐西游记》等史书反复研读,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资料和研究成果,进行了《且末历史精粹》的编写工作。
一段一段地写,一页一页地写,一篇一篇地写,稿纸、钢笔、书籍、电脑成了吐尔逊·拜克热退休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东西。
“别人退休后,每天都过得很轻松,但他却比退休前更忙了!有的时候,我让他休息一两天再写,他却说,不行,我要是一休息,有的东西在脑子里就过去了,再也想不起来了。”吐尔逊·拜克热的妻子帕提古丽·艾力说。
就这样,15年寒暑交替,吐尔逊·拜克热不知耗费了多少心血、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2011年3月,《且末历史精粹》手稿终于完成了。
在这期间,该书的部分内容相继在中央级民族工作政府期刊、由国家民委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的《中国民族》和自治区一级期刊、由区文联维吾尔民间文艺研究室编辑出版的《美拉斯》等期刊杂志上公开发表,并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
和著名学者共探楼兰
1993年11月,国学大师季羡林的弟子、著名西域研究学家、北京大学林梅村教授带领由八一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和自治区宣传、文化部门有关人员以及考古学家组成的“寻找楼兰王国”考察摄制组,从且末出发,历时15天,前去楼兰古国考察,吐尔逊·拜克热作为且末县文管所的学者一同前往。
“11月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太阳出来时就像七八月份的天气,热得让你难以忍受;月亮出来时就像一二月份的天气,冷得让你在外面站不住脚。”说起当年的这趟考察,吐尔逊·拜克热仍记忆犹新。
“像我们这些搞文史研究的人,不能只呆在办公室里,更多的时间还是要亲自到现场去。只有到了现场,你才能拿到第一手的东西,更何况跟林梅村这样的专家去楼兰,这样的机会更难得。”吐尔逊·拜克热说。
“他回来的时候,人被风吹日晒得不成样子,脸就像茶叶一样黑。”帕提古丽·艾力心疼丈夫,说起这事还是忍不住流泪。
“我在野外考察的时候,照顾老人孩子和家里的一切事情都是她一个人在做,我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而她是一个伟大的妻子。”吐尔逊·拜克热说,他愧对妻子,她为这个家庭付出了很多,他也很感谢妻子对他工作的支持。
让更多的人了解古国历史
《且末历史精粹》共28篇,内容丰富翔实。在《汉文名称“且末”考》中,作者写道:且末一名最早出现在《汉书》里,称为“沮末国”,《三国志》里写作“且末”,且末译成汉语即为“河边的城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扎滚鲁克古墓群1985年9月被考古人员发现,1996年在扎滚鲁克墓地出土了3件木竖箜篌。
箜篌在历史记载中有所描述,但此前一直未出土过实物。从扎滚鲁克箜篌所用的木料来看,它是由本地居民自己制作,是中国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的箜篌实物。
吐尔逊·拜克热在《古代乐器箜篌》一篇里说,敦煌壁画及陕西古代雕塑中的箜篌,与扎滚鲁克古墓出土的箜篌有些相像,说明中原竖箜篌的原形来自新疆。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当时且末地区有两个城邦之国,一个是且末国,另一个叫小宛国。吐尔逊·拜克热在《论〈汉书〉记载“且末”和“小宛”的位置》一篇里这样写道:“在距离小宛国100至11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客栈,现在是且末县阿羌乡阿羌村附近的一个自然村。有人把它写成‘吾大奇’,但据且末《地名志》记载,它应该叫‘古大奇’。这里曾是小宛国通往且末国的重要交通要道,在当时,吾大奇客栈是过往客商和路人的休憩之地,繁盛一时。”
吐尔逊·拜克热编写《且末历史精粹》也成了且末县群众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很多人认为,吐尔逊·拜克热克服重重困难写出这样一本书,真是很不简单,他让更多的人系统地了解了古国的历史。
且末县委外宣办主任张清伟告诉记者:“古往今来,且末始终是东西方文化研究者、探险考察者共同关注和向往的地方。吐尔逊·拜克热退而不休,用十几年的时间,搜集、整理、研究、编写出这本书,他是我们每一位文化工作者甚至是每个且末人学习的榜样和骄傲。”
且末县文体局局长迪力木拉提·艾买尔表示,《且末历史精粹》的写成,填补了且末县历史文化资料的一项空白。尽管书中的一些观点有待于进一步考证商榷,但该书仍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将为今后进一步领略且末神韵、探秘古国历史提供重要参考。该局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该书的翻译、出版提供帮助。
吐尔逊·拜克热说:“只要我的身体条件允许,我会继续研究且末历史,我更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让且末的历史代代相传。”
来源: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通讯员 郭城 龚李义) 编辑: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