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尔逊·拜克热(中)在家中与且末县文体局干部进行学术交流。郭城 摄
1998年6月,吐尔逊·拜克热(右)和且末县文管所工作人员在莫勒切河谷考察岩画。(图片由吐尔逊·拜克热提供)
6月的且末生机盎然,一望无垠的原野上铺满绿色,记者慕名前来拜访在当地小有名气的民间学者、59岁的且末县文管所退休干部吐尔逊·拜克热。
编写出3本民间文学
6月4日,记者来到且末县一号住宅小区的吐尔逊·拜克热家。
中等个儿、略微发胖的身材显得很结实,国字脸上始终洋溢着慈祥的笑容。这是吐尔逊·拜克热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
1976年,从新疆喀什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的吐尔逊·拜克热被分配到且末县中学,当了一名语文教师。8年的教学生涯不仅培养了他良好的汉语能力,也加深了他对古代汉语的理解。
1984年,吐尔逊·拜克热调到了且末县史志办,从事史志研究。4年后,吐尔逊·拜克热又调到县文化馆,他和同事利用3年时间,编写出版了且末民间文学系列丛书——《且末民间故事》、《且末民间歌谚》和《且末民间语言》,受到当地群众的普遍好评。
1990年,吐尔逊·拜克热调到且末县文管所。1991年,受自治区史志办邀请,吐尔逊·拜克热赴乌鲁木齐参加《且末县志》维吾尔文版的编辑出版工作。
在县文管所的7年时间里,莫勒切河谷、扎滚鲁克古墓群、来利勒克古城……都留下了吐尔逊·拜克热的足迹。通过大量的实地勘察研究,他和同事们绘制了首张且末文物保护区地图,并为一些存世古迹建立了档案,填补了且末县境内文物保护点没有建档的空白,同时公开发表了20多篇关于且末县历史文化的论文。
要为后代留下有价值的东西
在了解了记者的来意后,吐尔逊·拜克热拿出了自己编写的《且末历史精粹》手稿。
记者看到,全书共分为28节,内容涵盖了且末的历史、文物、民俗,还收录了当地的方言和民歌。
吐尔逊·拜克热向记者谈起了编写这本书的初衷。
且末拥有神奇的自然人文风情和传奇的历史,它是“玉石之路”的发祥地之一,在“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繁荣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古西域三十六国的且末国和小宛国就在其境内。
由于处于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的特殊地理位置,且末曾经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经济发展、民族融合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由于历史原因,目前留存于世的文字资料十分有限,导致现在人们对且末国立国之初及其以前的历史知之甚少。
吐尔逊·拜克热认为,自己在且末生活了几十年,有着丰富的文史工作经验,有责任、有义务把自己平时见到的、听到的、研究到的资料汇集起来,记录且末的历史,这个想法终于在1996年他退休那年得以实施。
“我们就是要为后代留下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让他们对家乡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谈起编书的初衷,吐尔逊·拜克热说。